经典导读:道窍谈 (一)

经典导读 道窍直解952阅读模式

经典导读:道窍谈 (一)

[导读]《道窍谈》曾以书名《涵虚秘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1990年出版。是书最早由陈撄宁先生从民间家藏抄本整理而来,在1937年首次刊版行世。原书作者李涵虚(1806-1856),四川省乐山人,原名元植,在峨眉山遇吕洞宾及张三丰二仙于峨眉禅院 ,授以大道,得丹法秘要,乃改名西月,字涵虚,又字团阳,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五月初八寅时升举,异香满空者七日,李涵虚被称为丹道西派初祖。他的修炼虽然继承了陆西星、张三丰及全真派的炼养之道,却不受全真、三丰教团的约束,有意自成一家,并且认为儒、释、道是大道的三个分支,分而为三,合而则一,所以,用三个教派树立大道的最高准则。得道后著有《太上十三经注释》、《无根树二注》、《道窍谈》、《三车秘旨》、《文终经》、《后天串述》等内丹经典。《道窍谈》从丹道机理入手,通过对内丹玄窍及修炼要点的深入剖析,拂去了内丹修炼的层层面纱,言简而直白,可谓内丹筑基之必读,是内丹研修者不可多得的参学资料。

陈撄宁先生在校订序言中提示:“同一讲道文章,陆作则精醇,而李作则复杂。同一人元丹法,陆说则简易,而李说则繁难。由此可知,道本同,而法或许有巧拙之殊。法虽同,而诀未必无简繁之异,是在学者会而通之,勿自限耳。”华阳禅师也曾说:“智者得师而明,愚者被师而误。皆因不悟群书简易之妙,而竟失于正理矣。”由此可见内丹修炼不可执着于个见,全面理解丹道机理,融会贯通,取长补短,方为大道至简的修炼之法。历代内丹成就者大多经历了广博经典,历参明师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破疑去障、开关展窍,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一条修炼捷径。

四川大学卿希泰先生在《中国道教史》中这样写道:“道教是中华民族惟一的传统宗教,源远流长,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着血肉相联的关系,是我国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中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来看,许多道教学者,如清代的王常月、李涵虚、黄裳,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

第一章  箴诸友书

深宵打坐,清静自然。绳床竹榻间,五更盘膝。坐已复起,悠然自得。乃即所得者挑灯书之,为诸友言曰:夜来气清,息调神住。如其调而调之,即不蹈夫顽空。如其住而住之,又不类夫执着。

深夜里打坐练功,环境安静,气机升降有度。在竹木和绳子编制的床上,整夜盘膝而坐。打坐结束了就起来活动,悠闲而舒适。为了让大家有所收获,就在夜里把这些心得书写下来,为诸位道友讲说:夜晚来临时空气清爽,呼吸容易调服,神识不易散乱。如果在这个时间调节呼吸,就不会进入无知无觉的虚无境界。如果在这个时间安定心神,就不会因幻象而产生执着。

斯时也,不忘不助,若忘若存。寂寂惺惺,圆圆明明。水自然清,火自然生,神自然交,气自然会,风自然正,车自然行,抽自然抽,进自然进,添自然添,退自然退。惟其神妙独得,故尔操纵如心,昏沉自然去也,散乱自然归也。能弗快活欤?

这时,不要忘记意守,也不要用意推动,好像是忘了,又好像还记得。在寂静里保持清醒,圆坨坨的性光,明晃晃的移动。这时,水自然清纯,火自然发生,神自然交合,气自然汇集,火候自然恰当,周天自然运行,抽自然抽取,进自然进入,添自然添加,退自然消退。正因为其中的神妙只有修炼才能获得,所以,这个过程都是由心来进行的,昏沉自然就能消失,散乱也能自然退去。处于这样的境界中,能不快乐吗?

夫避灯而攒渴睡,吾不得而见也,在公等之自持也。摇几而作醒状,吾不敢与闻也,在公等之自信也。闭目而多思虑,吾不得而知也,在公等之自除也。当清夜而昏沉者,是不勤于此功。当清夜而散乱者,是不专于此功也。不勤、不专,是负祖师之厚望矣。   

人们关了灯是否就想入睡,我看不到这些情况,修炼就在于大家能否自我掌控。摇动几次身体而做出清醒的样子,我不敢去听说了什么,就在于大家能否自信。闭着眼睛而思绪不断,我也不能够知道,就在于大家能否自我消除。在寂静的深夜还昏沉的人,是由于练功的时间太少。在寂静的深夜还散乱的人,是因为意识不够专用。不勤奋、不专心,就是辜负了师祖的厚望。

吾道至妙玄,犯此病者,尚其改旃。

我讲的修炼方法非常玄妙,有这些问题的人,要多注意改正。

第二章  开关问答

有友数人焉,问于团阳子曰:足下谈元,可谓清真浅显,开入门之孔窍者也。但不识孙陶一派有云,开关展窍当在筑基之前者,而潜虚翁则以为古仙垂语,绝口不言,而今乃有之。又云蛇足不添,骏骨无价。大道之厄,斯人为之。若以开关展窍为可鄙者,君与同师,乞道其故也。

有几个道友问团阳子说:您所讲的生命本源,可以说是清晰真实、简明易懂,打开了内丹修炼的捷径。但是不知道孙陶一派有个说法,就是开关展窍应当在筑基之前,而潜虚老人则认为这是古代仙人流传下来的说法,绝口不提,现在又有了这个说法。又说蛇不能添足,千里马无价。大道的灾难,都是人的所为。如果认为开关展窍是令人鄙视的,您与我都是同一个老师,怎样探求其中的原因啊。

团阳子曰:吁!潜虚所言者,非鄙之也,盖叹斯人不幸,而失其先天清静,致令添此小术也。夫上德无为,不以察求。童子先天未破,可清养而得胎仙,不假还返,奚用通关?故以此为大道之厄。即太上所谓大道废,有仁义之喟叹也。

团阳子说:潜虚所说的不是令人鄙视,是感叹人生的不幸,人们失去了先天的清静,致使在修炼中添加了这个小术。上乘品德顺其自然,不需要特别的要求。童子之身先天元气没有破损,可以通过寂静中的内养直接获得胎仙,不需要修炼七返九还,哪里需用通关?因此就把这些作为大道的灾难。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道废,有仁义”的感叹啊。

然吾侪以度人为功,其所流传者,安得尽属童真?则展窍开关,所以启玄门而辟径路,还元返本,所以资同类而补真身也。中年学道者,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阴跷气萌,摄入鼎内,勿忘勿助。后天气生,再调再烹,真机自动。乘其动而引,不必着力开,而关自开;不必着力展,而窍自展。

然而我们用度人来培植功德,能够所传授的人,怎么能都是童子身体?这个开关展窍,就能够成为开启玄门的路径,通过返归本元,所以能采炼同类物质而填补真身啊。中年学道的人,只要掌握了凝神的方法,调节呼吸有度,阴跷气机萌动,将气摄入鼎炉之内,勿忘勿助。待到后天气机生发,再继续调节烹炼,真气气机自然发动。趁着气机发动略作导引,不必过于用意去通,而一切阻滞自然开通;也不必过于用意展开窍穴,而窍穴自然展开。

真气一升于泥丸,于是而河车之路可通,要皆自然而然。乘乍动而静之际,微微起火,逼过尾闾,逆流天谷。自然炼精化气,灌注三宫。

真气一直上升到泥丸宫,于是周天的气路就可以通畅,都要自然而然。趁着气机刚开始发动还相对平静之时,微微的调节气息,迫使真气通过尾闾,逆向上行到天谷穴(泥丸)。在自然中炼精化气,真气从上往下注入三个丹田之中。

以后复得外来妙药,擒制吾身之真气,令其交凝,使不散乱。然后,相亲相恋,如龙养珠,如鸡抱卵,暖气不绝,同落于黄庭之间,结为朱橘,乃曰内丹。则初候之功成,延年之妙得,全形之道备矣。   

此后,继续采炼宇宙真气,用来调和我们身体内的真气。使得真气交融凝结,不散不乱。然后,能够相亲相恋,如龙养龙珠,母鸡抱卵,温暖的气机交融不停,一同落入黄庭之间,凝结为朱橘般的光团,就叫做:内丹。这是初步成功的征兆,获得这些就能够延年益寿,进行全面修炼的基础就完备了。

友闻而喜曰:微子言,盖几迷于向往也。吾侪虽不敏,请退而修之。

道友听了惊喜的说:就像微子说的,差点迷失于以前的想法啊。我们原本不是很聪明,还是退后一步来修炼吧。

第三章  后天集解

从古后天法程,只言筑基、炼己二层。而陶存先生又言:修道之士,若不开关,遽言筑基、炼己,乃是隔靴搔痒,无益于事。于是以开关、筑基、得药、炼己四层,分为后天次序。吾恐人之多疑也,因作此以明之曰:古分二条者,后天之大端。今分四层者,后天之节次。以开关辟筑基之路,以得药助筑基之需,以炼己了筑基之事。

从古代后天的修炼方法看,只说了筑基、炼己两层功夫。然而陶存先生又说过:修道的人,如果不懂的开关,就匆忙的说筑基、炼己,这就是隔靴搔痒,对修炼没有任何好处。于是用开关、筑基、得药、炼己四个层面,作为后天修炼的次序。我怕人们不相信,因此做以说明:古代分了两个层面,是后天修炼的大概内容。今天分了四个层面,是后天逐步修炼的次序。用开关展窍打开筑基的道路,用采炼作为筑基的需要,用炼己作为完成筑基的要事。

四端仍然两端,两端仍然一端。古人云:细微节目,非真师不能传,非善人不敢道。筑基、炼己,虽非上乘丹法,而其中之节次,且更有不止于陶翁所云者。

四个层面仍然是两个层面,两个层面仍然是一个层面。古人说:精密玄微之处,不是真正的老师无法传授,不是善良的人不敢给他讲。筑基、炼己,虽然不是上乘的丹法,而且其中的修炼次序,也不止陶翁所说的这些。

《参同》:下德为之,其用不休。夫不休,则见其节次之多也。所闻异词,所见异词,要在人之会通。而孙教鸾真人云:修真之人。必先用鼎器以开关窍。又曰:鼎器者,灵父灵母也。曷为以鼎器称灵父灵母?盖以生仙、生佛之父母,不同夫凡父凡母,故以灵父灵母名此后天鼎器也。灵父灵母,逆来交媾。凡父凡母,顺去资生。逆来之法,始终不离者也。

参同契》中:用下乘德行来作为,它的作用不能停止。这个不停止,就可以见到逐步修炼的次序很多。所听到的说法不一样,所见到的也不一样,这就需要人能够变通。而且,孙教鸾真人说:修炼的人,必须先炼身心作为开关展窍的基础。又说:身心,就是灵父灵母。为什么把身心称为灵父灵母?因为这就是用来生仙、生佛的父母,不同于生肉身的父母,所以用灵父灵母来命名这个后天的身心。灵父灵母,是逆向来交媾。凡父凡母,是顺去而资生。逆炼归元的方法,从始至终都不会离开。

鼎器立,则神气交,则积累厚。积累厚,则冲突健。冲突健,则关窍展。关窍展,则逆运之途辟,河车之路通矣。但运河车者,不与开关之事同。开关乃后天真气,河车乃后天金水。功夫到河车一步,日日筑基两无分也。

身心健康,则神与气相互交融,则能量积累深厚。能量积累深厚,则气冲瘀滞。气冲瘀滞,则开关展窍。关窍展开,则逆行运动的道路得到开辟,周天的气路就畅通了。但是,周天运行这个事,不与开关这个事相同。开关用的是后天真气,周天用的是后天金水。修炼到了运行周天这一步,每天都是筑基,两者就没有分别了。

潜虚曰:循环灌注,久久纯熟。气满三田,上下交泰。所谓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也。吾常以后天之学名为养己,人能细览愚言,究其包举之节次,则延年保身之道得也。

潜虚说:周天循环不断灌注能量,时间越久越纯粹成熟。真气充满三个丹田,上下地天交泰。这就是常说的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永存。我常用后天的名称作为炼己,人们能仔细考虑我的话,研究丹法的修炼次序,延年长生的方法就得到了。

养己者何也?《参同契》云:内以养己,安静虚无。此后天之要言也。己,己性也,即元神也。内,内境也,即虚无也。虚无之内,常静常安,安而后能虑,静而后能应。

养己怎么做呢?《参同契》中说:内以养己,安静虚无。这就是后天修炼的至理名言。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元神。内,指的内在环境,就是虚无。处于虚无之中,常常平静,常常安定,安定以后就能够去除杂念,平静以后就能够与宇宙能量相互感应。

然欲静其神,必须调息有度。一呼一吸,名曰一息。须顺其自然,勿听其自然。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踵。踵也者,相接不断,绵绵若存也。气彻涌泉,往来不绝。吾师云:以内息踵外息,以外息踵内息,以息息踵息息。此即以踵之妙也。

然而想要安静神识,必须调节呼吸的程度。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必须顺其自然,不要听其自然。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踵就是说,呼吸要相接不断,绵绵若存。真气通达涌泉,往来不停。我的老师说:用体内的呼吸跟随体外的呼吸,用体外的呼吸跟随体内的呼吸,用一呼一吸跟随一呼一吸。这就是“以踵”的奥妙啊。

内呼则外吸,内吸则外呼。内外两息,反正相生。开合有度,却有自然妙趣,不待强为。古人云:若问筑基下手,先明橐龠玄关。知内息即知橐龠也。丹家云:呼不出喉,吸归于蒂。言内息也,若口鼻呼吸,安能使之不出乎?

体内呼气体外就吸,体内吸气体外就呼。内外两种呼吸,反与正相互生成。开合有度,确实具有自然中的妙趣,不必强力而为。古人说:若问筑基下手,先明橐龠玄关。明白了内息也就明白了橐龠。丹家说:呼不出喉,吸归于蒂。这就是说的内息,如果用口鼻呼吸,怎么能让气息不出呢?

息既调矣,又须凝神。凝神者,寂然不动,内照形躯也。但此凝神、调息,却非两橛功夫。调息则神归,神归则觉照,觉照则气生,气生则静摄于内。金鼎日充,元黄交媾,真气冲心,引至尾闾,一撞三关,牛女路开,银河可挽。

呼吸既然得到调节,又需要掌握凝神。凝神,就是寂然不动,返观内照有形的躯体之内。但是这里的凝神、调息,却不是两个不相关的内容。通过调息则使神识安定,神识安定则能进行观照,通过观照则真气生发,真气生发则寂静收摄于内。此时,金鼎内如同充满日光,先天之气交媾于黄庭,真气上冲于心,将真气引导至尾闾,一撞通开三关,督脉任脉畅通无阻,周天圆转。

然而养己之道,却甚多矣。养己包调息,包凝神,包聚气,包冲关,而更包筑基炼己之事。上阳云:宝精裕气,养己也。对境忘情,炼己也。养己为炼己之内助,炼己除养己之外缘。炼己而不养己,则丹基难成。养己而不炼己,则汞性难固。合而言之,养己与炼己,皆一道也。

然而,养己的方法却很多。炼己包括了调息、凝神、聚气、冲关,还包括了筑基炼己这些事。上阳说:宝精裕气,养己也。对境忘情,炼己也。养己作为炼己的内在助力,炼己就除去了养己这些外在因素。炼己而不养己,则内丹筑基难成。养己而不炼己,则神识难以安定。结合起来说这个事,养己与炼己,都是一个事啊。

然欲养我己汞,必用彼家真铅,乃后天中之先天,后天中之金水,有气无质时也。真铅初生之始,郁蒸乎两肾之间,即起河车以炼,循尾闾而上天谷,倾甘露而归黄庭,洒濯三宫,将铅制汞。气化液而退阴符,则流珠之不走也。液化气而进阳火,则河车之又起矣。而且炼性修心,外除尘扰,大隐市廛,和光混俗,则身心两定,内汞坚凝。然后求八两先天,配我半斤之后天,而还丹可问也已。

然而,想要调养我的心神,必须用宇宙中的真水,就是在后天中采炼先天,后天中的金水,有气而无实质。真铅初生的开始,气机郁郁蒸腾在两肾之间,随即运行周天来烹炼,沿着尾闾向上到天谷(泥丸),而后倾泻甘露般向下归于黄庭,涤荡冲洗三个丹田,用铅(水)来制汞(火)。真气化作滋液向下沉降,则流动的丹珠就不会走失。滋液化作真气而使气机生发,则周天运行又重新开始。而且炼性和修心,要消除凡尘困扰,大隐于市,和光混俗,就能身心两相安定,内在神识坚固凝定。然后,采炼八两先天之气,配我半斤后天之气,而还丹不久就可以炼成了。

第四章  筑基炼己

筑基、炼己之道,是二是一。然有小筑基、大筑基,外炼己、内炼己。人亦不可不知也。

筑基、炼己的方法,是两个也是一个。然而还有小筑基、大筑基,外炼己、内炼己,学习的人不可以不知道啊。

小筑基者何?摄元阳而入内鼎,胎息绵绵,然后生后天之药,而行玉炼之功。此孙陶一派所谓筑基既毕,乃敢得药。内药既凝,乃敢炼己者也。

什么是小筑基呢?把元气、阳气采入体内,胎息绵绵不断,然后气足生精,再运行玉液烹炼的功夫。这样,孙陶一派所说的筑基就完成了,但是恐怕不能获得先天一气。内气即使已经凝结,但是恐怕还不能算是炼己啊。

大筑基者何?养灵珠而生外铅,金水溶溶,勤行周天之妙,而完尽性之功。此《集解》一篇所谓以开关辟筑基之路,以得药助筑基之需,以炼己了筑基之事者也。

什么是大筑基呢?就是通过培养内丹而与先天之气相应,宇宙真气源源不断进入体内,再配合运行周天,从而完成修性的功夫。这就是《集解》中所说的,用开关展窍来打开筑基的道路,用采气作为筑基的需要,用炼己完成筑基这件事。

内炼己者,河车之事,玉液之功,即《参同契》内以养己之论也。外炼己者,万象皆空,一尘不染,即古人对境忘情之旨也。要之,内炼是大筑基,大筑基即是养己。养己仍助内炼,内炼仍须外炼。一切丹经,三五错综,词虽异而事则同。吾故曰:筑基炼己,是一是二也。幸学者善为会之。

体内炼己,就是周天运转和玉液炼形的功效,即《参同契》中“内以养己”的论述。体外炼己,需要放下万缘,内心纯净一尘不染,即古人对境忘情的用意。总之,内炼就是大筑基,大筑基就是养己。养己为了助益内炼,内炼的同时仍然须要配合外炼。所有的内丹经典,错综复杂,用词虽然不同,但是讲的方法却是一样。所以我说:筑基和炼己,是一个也是两个,希望学道的人善于变通就能领会了。

第五章  养己炼己

愚前有言,养己为炼己之内助,炼己除养己之外扰。盖姑分言之,使人易晓,非谓其不相同也。然亦有不同者。外炼己,从对境炼之,实与内炼己不同,即与外养己不同。

我前面说过,养己作为炼己的内在助力,炼己能消除养己的外在困扰。暂且就分开来说吧,这是为了让人容易明白,不是为了说两者的不同之处,虽然也有不同的地方。外炼己,要从处理世俗事务炼起,确实与内炼己不同,也就是与外养己不同。

何也?外炼己者,炼己心而使之定。心定则身定,身定则色欲不能摇,财利不能眩。然后真汞能存,丹基可固。若夫内炼己,则又与内养己有相同也。丹经炼己者,烹汞成硃也。

这是为什么呢?外炼己,是修炼自己的内心而能够心神静定。心神静定则身体就能安定,身体安定则色欲就不能动摇,财利不能迷乱心窍。然后,真汞就能保存,内丹的基础得以稳固。至于内炼己,却又与内养己有相同之处。丹经讲的炼己,就是烹炼真汞凝结成珠。

陶翁云:炼己者,非徒空炼也。上阳云:修丹容易,炼己最难。己者,己汞真火。必先炼此真火,降此真龙,从我驱用,使无奔蹶,然后可以制伏白虎,而得至宝之真金。是炼己原有功夫也。

陶翁说:炼己,不是凭空而炼啊。上阳说:修丹容易,炼己最难。己这个字,是指自己的内心。必须先修炼内心的意识,能够掌控心识,服从于自我的调节,精神内敛、神不外驰,然后才可以制服内在的一切欲望,从而获得内丹的纯粹,这就是炼己本来的功夫。

夫有功夫之炼己,即是内炼己,即是内养己也。内炼己者,将彼家之铅,炼我家之汞也,使其相克相生也。内养己者亦用彼家之铅,养我家之汞,使其相资相守也。故有相同之义云。

有成效的炼己,就是内炼己,也是内养己啊。内炼己的人,就是采聚宇宙中的先天之气,炼化自我的神识,使其在相克中能够相生。内养己的人也用先天之气,养护自我的心神,使其在相互资生中相互守望。因此,内炼己与内养己有相同意义的说法。

经典导读:道窍谈 (一)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 2021年10月15日 1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