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闵一得(1749—1836),为清代著名道士,原名思澄,号小艮,派名一得,别号懒云子,世为吴兴望族,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闵一得约于乾隆末年辞官归吴兴,以三教同修隐居金盖山四十余年,于道光十六年年仙逝,是乾隆嘉庆年间江南全真龙门派最有影响人物之一。闵一得启龙门派方便法门——嗣龙门,提倡神仙与忠臣孝子不二,出家与在家、出仕与入山各随方便的思想,使龙门派更加世俗化,在龙门派发展史上可谓史无前例。闵一得内丹实修以修性为主,性中兼命,也兼言命术,其说不同于历代丹家。闵一得著述颇丰,著有《金盖心灯》八卷、《古书隐楼藏书》、《道藏续编》等,以上诸书皆是研究明清道教内丹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泄天机》一书,又名:金液大还直指。文中详细叙述了阴跷采炼、黄中之道、活子时、采药火候、卯酉周天等前人未发之秘,专心读来可谓石破天惊。嗟夫!天机尽泄,斯秘何言,金丹至此,大白于世矣。
神人泥丸李翁口授 无名氏述 闵一得重纂
至道药物,固是三才。而生成妙义,不外二五。凡人下手,总以神充气足入门,神充气足,真精乃生,真精发生,气神乃保。盖以精竭则神飞,神亡则气散。而气自心生,精由身出。识此妙义,还返圣功,不过身心混化。则此生成至道,不外乎此。
修道最好的药物,就是精、气、神。生化形成的玄妙真义,不超出坎离。世人开始下手,总要以神充气足作为入门,神充气足,真精才能发生,真精发生,气与神才能保全。所以,精竭则神飞,神亡则气散。而且气从心生,精从身出。能够认识其中的妙义,修炼返还的功夫,不过就是身心的相互作用和转化。通过修炼成就丹道,超越不出这些方法。
泥丸氏曰:气属天,精属地,神则属人。盖以人禀二五之精而成,则人即天地,天地即人。故完天地之道,法天象地,不外一我。其法惟何?心如天之清,身如地之宁。克清克宁,即天即地矣!
泥丸氏说:气属于天,精属于地,神则属于人。所以人禀赋坎离的精华而形成,所以人就是天地,天地就是人。因此,圆满天地之道,效法天地,不过是还原真我。这个方法怎么做呢?内心如同天的清灵,身体如同地的安宁,就是天与地啊!
从而大还,学造自然而已。造极之诀,不外至诚无息焉尔。其得无息者,学承二五之精故,故尔泥丸氏曰:学惟至诚无息,乃得金液大还。
因此修炼还丹,就是学习造化的方法,把握自然规律而已。造化的最终诀窍,不过是最为真诚的无息(虚空大定)而已。能够获得无息的人,是因为在学道中,承受了坎离精华的缘故,所以,泥丸氏说:学道只有至诚无息,才能获得金液大还。
然非自内自外,先哲谓自虚无是也。盖言道本至虚,体本至无,则知金液大还,还自道体也,学循道体,是即太上所谓识得一,万事毕也夫!
然而,获得无息不是从体内,也不是从体外,先哲说是从虚无中而来。这是因为大道本来至虚,道体本来至无,由此可以知道金液大还,就是还归大道的本体,学习仿照大道的本体,就是太上所说的:识得一,万事毕。
闵小艮曰:谨按是书,书名篇目,洵出神人口授,乃体其文,决非口述原本。定经后人参杂,故都玉石错砌,不以增删。误后非细,爰纂神人口授太虚诚斋玄论,成章於左,惜未经证先哲,录以待证高明云。
闵小艮说:引用论述写的这本书,书名以及篇目,确实依据了神人的口授,才写成这些文章,但绝对不是口述的原文。定稿后还须后来学人参读评论,为避免原意错乱,不要再增删内容。不细致就会贻误后学,于是编辑神人口授的太虚诚斋玄论,编成章节于后,可惜没有经过先哲的勘正,记录在这里等待高明的人来验证吧。
闵一得谨序并识
筑基全凭橐龠
凡人神生於精,精生於气,五气融充,发为营卫,补益阴阳,化为精髓。然或体流则精泄,若人不知保惜道体,则精流而髓从,渐渐耗竭矣。
世间的人,神生于精,精生于气,五行之气融合充沛,生发为营卫之气,补益阴阳,化为精和髓。然而,随着身体的成长变化,精就开始耗泄,如果不知道保护爱惜用来修道的身体,则精流失而髓也会流失,就会渐渐的消耗枯竭了。
凡今世人,无不下手於既破之后,则其下手也,必先立基。其立基也,必自调心始。心调气和,则可冀造真息。真息也者,盖即南华之踵息,泥丸谓为胎息之由。而籍意引,未造自然。一成胎息,则直与天地合德,而中无容心处。呼则随呼,吸则随吸,一如橐龠。吸吸呼呼,循环不息,是谓真息。真息既调,意到即现,阖开自如,不假意念,只须依法开接。
凡是当今的世人,无不是开始修炼于身体破败之后,这时开始修炼,必须先筑基。筑基,必须从调心开始。心调气和,则有希望造就真息。真息,就是庄子讲的踵息,泥丸称为胎息的来源。行功依托意念和导引,不能使造化归于自然。一旦炼成胎息,则直接与天地合德,而且其中没有容纳私心之处。呼就随呼,吸就随吸,如同风箱一样。吸吸呼呼,循环不止,就是真息。真息既然能够调伏,意识一到就能出现,开合自如,不用借助意念,只要依照方法开通即可。
上下鹊桥,微以胸膈撑开,将心中之气,降下少腹,存於坤宫中极,谓之虚心实腹。两手将肾茎并阴囊,兜捧使热,若举更妙,令我之阳气发露,则天地之阳气方应,得招摄入我身中也。切不可着意於彼,拨动欲念,欲火一炽,原阳乱动,反被天地消受我身阳气而去矣,故尔只要心息相依而已。
在上下鹊桥之间,稍微用胸膈撑开,将心中之气,降入小腹,存于下腹部中极穴处,就是虚心实腹。两手将肾茎并阴囊,兜捧用中指敲动使其发热,如果微微阳举更妙,使身体内阳气开始萌发,则天地之间的阳气就能感应,获得招摄进入身体之内。切记,不可刻意于这个事,如果发动了欲念,欲火一旦旺盛,体内原有阳气乱动外泄,反而被天地吸收了身体内的阳气。因此,行功时只需要心息相依就可以了。
泥丸氏曰:学於此际,用意存养,且须听降禁升,迨到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约经九息,乃以意引,穿闾后透,自得五龙捧圣之验。然有破脊烧关撒壁入脑声势,切戒惊惶,而忽洞府瞥启,得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尤戒眷恋,寂守久之,但觉下降得有甘露霈洒,咽不胜咽,由重楼达降阙,加得凉趣袭心,安泰难状,迟忽坠下,变若汤倾,而觉遍体冲和。功造此后,人道尽矣。续事仙道,可无躐等之弊。
泥丸氏说:练功到这个时间,要用意存养,只需任凭下降而不升,等到丹田火炽,两肾汤煎,大约经过九次呼吸,就用意识引导,通过尾闾向后穿透,自能获得五龙捧圣之验。然而,其间会有破脊烧关、撒壁入脑的声音和动感,切勿惊慌,而后忽然洞府很快开启,得以见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景象。此时,更要戒除眷恋,在寂静中意守一段时间,只觉得有丰沛的甘露下降,咽不胜咽,从重楼直达绛宫,心中一片清凉,安然泰若难以形容,过一会忽然坠下,变作如同一盆热水倒下,从而感觉遍体气机冲和。行功到此以后,人道的修炼就完成了。有了这些基础,再继续修行仙道,就不会有急功近利的忧患了。
仙道维何?乃於阳生之际,法用天目,照於阴跷,但随真息阖辟,微微吸动阴跷,随息起伏,行造若亡,自觉尾闾之前,启有灵窍,现觉窍内飕飕然,如磁吸针,天地之真气,入於阴跷,升从脊前心后夹缝中,直达泥丸。学须存留,约至三五息,听下华池,降由重楼下阙下丹田,两地均须存留约有三五息。又至阴跷,吸接后息所入之气,而须大存九息,始听上升。此后行持,一听自然,盖已得寓升降於阖辟之中也。
仙道怎样修炼?就是在一阳生发之时,运用天目,观照于阴跷,只需要随着真息开合,微微配合呼吸,吸动阴跷部位,随着呼吸不断起伏,在行功似忘非忘之际,自觉尾闾之前,有灵窍开启,马上感到窍内有清凉冷风吹动,如同磁铁吸针,天地之间的真气,不断进入阴跷,从脊前心后夹缝中上升,直达泥丸宫。学人炼到此处须存留片刻,大约经过三、五次呼吸之后,任其自然下降进入华池,继续下降从重楼到下腹部的下丹田,经过这两个位置时,都须要存留三、五次呼吸的时间。而后又行至阴跷,吸收真息所吸入的真气,此时须要延长存留约九次呼吸的时间,再次开始任其自然上升。在此以后的练功,全都顺其自然,此时已经能够把升降融入开合之中了。
泥丸氏曰:如是行持,不计遍数,造至循环无端,迨到二气相停,惟觉遍身融畅,然其初得,或有四肢若山石,而身若木墩者,乃我身中伏阴之气,见此阳气攻击欲去,故有此沉重幽爽之状。片晌阴尽,清快难名,向后每一行持,火足身轻,神悦美好之景,日进日增,元阳渐茂,元气冲和,化身中阴垢而为元和之精,化心中凡焰而为真一之气。髓固精凝,永无渗漏妄泄之患,基址坚实,丹家外户具矣。是云身不动也,然身不动之义,不但精固,即涕汗津液七般俱无,即见可欲而不动。且经所谓精足不思淫,皆主身不动而言也。
泥丸氏说:就这样练功,不用计算次数,炼到往复回旋没有终始,等到升降二气都已停息,只觉得遍身暖和舒畅,然而这是初次显现功效,或者还有四肢如同山石,而身体如同木墩的人,这是我们身体中伏藏的阴气,见到阳气攻击想离去,所以有这种沉重又幽爽的状态。经过片刻时间阴气散尽,身体清爽畅快,以后每一次练功,能量越发充足,身体轻爽,神悦美好的景象,日益增进,元神渐盛,元气冲和,转化体内阴气而成为元和之精,转化心中妄想邪欲而成为真一之气。髓脉坚固,精气凝结,永无渗漏妄泄的忧患,基础坚固充实,炼丹的外在条件就具备了。这就是所说的身不动啊,身不动的意义就是这样,不但精气坚固,涕、汗、津液、七情都不再有,就是见到引发欲望的事也不会动。而且经中所说的精足不思淫,都是指身不动来说的。
闵小艮曰:丹家理气,原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黄。赤乃任脉,道在前,心气所由之路,心色赤,故曰赤道,而赤性炎上,法必制之使降,则心凉而肾暖;黑乃督脉,道在后,肾气所由之路,肾色黑,故曰黑道,而黑性润下,法必制之使升,则髓运而神安。原斯二道,精气所由出,人物类以生存者,法故标曰人道,丹家医家详述如此。
闵小艮说:内丹中的炼气,原来有三道,一道叫做赤,一道叫做黑,一道叫做黄。赤就是任脉,道在前面,是心气所经之路,心气颜色为赤,因此叫做赤道,而且赤的五行之性炎上,行功必须能够调制使其下降,则心凉而肾暖;黑就是督脉,道在后面,是肾气所经之路,肾气颜色紫黑,因此叫做黑道,而且黑的五行之性润下,行功必须能够调制使其上升,则髓运而神安。原本人体有赤、黑二道,精、气都是从这里而出,人体依靠这些才能生存,在修炼中因此标为人道,丹家和医家就是这样详细论述的。
黄乃黄中,道介赤黑中缝,位在脊前心后,而德统二气,为阖辟中主,境则极虚而寂,故所经驻,只容先天。凡夫仙胎之结之圆皆在斯境,虽有三田之别,实则一贯,法故标曰仙道。然为先哲宝秘,故尔丹书充栋,鲜敢备述,周秦迄明,法皆口授,而受必三更盟授。
黄就是黄中,道介于赤与黑的中缝,位置在脊前心后,能够统帅赤黑二气,为开合中的主宰,所处环境极虚而寂,因此从这里经过或驻守的,只能涵容先天之气。常人的结胎和圆胎都在这个环境中进行,虽然有三个丹田的区别,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在修炼中因此标为仙道。然而仙道却一直被先哲视为至宝,秘而不宣,因此丹经无数,少有人敢详细叙说,从周秦直到现在,修炼仙道的法诀都是口授,而且传法必须在三更盟誓才能相授。
先师太虚翁曰:授而笔之书者,始自蓬头尹氏,我师泥丸神人也。然亦不过略示端倪者,盖以心性未明,后凡体踞,而质禀好奇且躁,兼之世多外道,总以闻见开导,此与道体显背,何论其他。得今肃读是篇,抹煞赤黑,迳述黄中,天机仍未直泄,得何敢隐?不为补述,辜负神人,爰为补述成章,见者谅之。
先师太虚翁说:传授这些方法用笔写成书的人,开始于蓬头尹氏,以及我的老师泥丸神人。然而,也不过是略示端倪,因为人多心性未明,后天禀性占据身体,而性情好奇且急躁,加上世间诸多外道,总是用听到或看到的来教人,这些都背离大道的本体,何况还有其他的一些人事。一得现在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文中淡化赤黑,直接详述黄中,但是天机仍然没有直泄,一得为什么还敢隐藏?不写这些补述,就会辜负了神人,于是补述成章,见到的人多谅解吧。
炼己须用真铅 金水铸剑采先天
己者土也,土者意也,即至诚无妄真意是也。心属火,妄想情欲,皆属后天,炽灼奔驰,难以遏灭,必得先天水中真金,元阳真精一点,方能绝其凡焰,变成真意,丹家所谓黄中黄庭,而又谓之金鼎神室,故能有方无方,无体而体者。
己就是土,土就是意识,就是至诚无妄的真意。心属火,妄想和情欲,都属于后天,炽热奔驰,难以阻止消除,必须获得先天水中真金,用元阳真精一点,方能灭绝这些妄想邪欲,转变成为真意,这就是丹家所说的黄中、黄庭,又被称为金鼎、神室,因此能够有方而无方,无体而有体。
按前筑基之始,己备炼己,而有相须妙用。但前以汞投铅,炼铅产金,在人身为炼形,资养真精。至此节方是以铅投汞,水火既济,在人身为炼精化气,而成金丹神室也。
按着前面筑基的方法,就已经具备了炼己,而且具有相互促进的妙用。但是前面是以汞投铅,炼铅产金,在人体为炼形,资养真精。到这一节才是以铅投汞,水火既济,在人体为炼精化气,才能成就金丹神室。
秘诀:在阳举之时,即活子时,急宜采取,然活子时,亦有先天后天之不同,悟真所谓两般作用是也。若见可欲,有触动念起者,乃后天人心,从欲念至者也。此时只用追摄法,上下关按定,安体静心,垂帘下照阴跷转尾上升,鼓动橐龠,迳透虚空,则其念自灭,其欲自熄,此虽阳气,内带欲火,倘住泥丸,而无点化之法,则后来积聚数满,必致喷顶坐化。
秘诀:在阳举之时,就是活子时,要迅速用适宜的方法采取。然而活子时,也有先天与后天的不同,就是悟真所说的两般作用。如果见到有引动情欲的事物,因触动而起了邪念,就是后天的人心,是依从欲念而产生的活子时。此时,只需用追摄的方法,把上下关卡按定,安体静心,垂帘下照阴跷,用意识将外肾向尾闾扭转,配合吸气,则邪念自灭,情欲自熄。此时所采之气虽为阳气,却内带欲火,倘若停驻泥丸,没有点化的方法,则集聚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从顶门喷出而坐化。
救法:须用天目,自绕泥丸,用意左旋三十六转,右旋二十四转,少停,则此阳气,亦自化为寒泉,而下入绛宫,并即散归脉络矣。静坐片时,亦得小补。若乃先天活子时,或半夜子时,或丑寅时,静极生阳,身中凡阳真气,应天地之阳气而发,不由情念气触而生,乃天心真一元阳之气也。
救法:必须用天目内观,自行围绕泥丸,用意识左旋三十六转,右旋二十四转,稍停片刻,则此时的阳气,也自然化为寒泉,从而下降进入绛宫,并且即刻化散归入脉络之中,再继续静坐一会,也可以获得小补。如果是先天活子时,或者半夜子时,或者在丑寅时,静极中生发一阳,身中的凡阳真气,感应天地的阳气而生发,不是通过情欲邪念而生,这就是天心真一元阳之气。
然此时,有经有度,不得太过不及。不及,则火未极而金不现,若采之,乃火也,则药销铄而无用。太过,则金化水而成质,若采之,乃水也,秽浊而害事。故经曰: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然而此时,也有火候的要求,不得太过和不及。不及,则火候没有到最大而金不现,如果采取,就是阴火,就使药物消逝而不能作用。太过,则金化为水而成为有形,如果采取,就是阴水,秽浊而对修炼有害。因此经中说: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须以识金水平分,冬至子半,天心无改,万物未生之际,其阳坚极。阴跷与尾闾,有虫蚁蠕动之状,乃其候也,急用手诀,缓提谷道,并提小便,鼓动橐龠,则吾身之真气,遂引天地之阳气,从尾闾飕飕而入,随橐龠巽风升上泥丸,定观不动,则斯阴阳二气,化为玉露,下洒绛宫,此液一点,凡焰全消,而元气出现,与之相交,入於黄中,结成一块死朱,称之为己也。
必须能够明白金化为水的临界点,冬至与正子时,就是天道往复不变,万物未生之际,此时阳气极其坚实。在阴跷与尾闾之间,出现有虫蚁蠕动的感觉,就是适宜的火候。迅速用手掐诀,缓缓提肛,并提外肾,配合呼吸,则使体内的真气,随即引动天地间的阳气,从尾闾飕飕而入,随呼吸上达泥丸。定心内观不动,于是阴阳二气,化为玉露,向下洒入绛宫。经此液一点,妄想邪欲全消,元气从而出现,与之相互交融,入于黄中,凝结成一粒紫红色丹珠,就称之为己。
然经曰:分明一味水中金,则知丹家始终,只此一物一事。按前止言橐龠,至此炼铅金,生真精,言产铅金中之水,用以制火为土也。而功夫尚属操持,故称炼己。炼己以后,则真土已就,乃采天地之气,化土生金,而成乾阳金液之丹。此药所以有浅深,而各以境殊也。
然而,经中说:分明一味水中金,则知丹家始终,只此一物一事。按前面只说呼吸,到这里就讲炼铅金,生真精,说产铅金中的水,以及用以制火的意识。这时的行功还属于有意识的操作,因此,称为炼己。炼己成熟以后,则真土已获成就,就采炼天地之气,化土生金,从而成就乾阳金液之丹。这些药物之所以有浅有深,是因为各个阶段的境况不同啊。
得药方施烹炼抽添 火候不忒方为陆地神仙
烹者,阳烹;炼者,阴炼。得药必在活子,乃身中一阳来复之时,二候所得之大药也。自下手筑基炼己,俱有采药之功,此又重出发明者,前之采药,为修鼎炉,今之采炼,用成还丹也。
烹这个事,就是阳烹;炼这个事,就是阴炼。得药必须在活子时,就是身中一阳来复(☳)之时,二候(☱)所得到的大药。从开始筑基炼己,都有采药的功夫,在此又重提这件事,前面的采药,是为了健全身心,现在讲的采药,是用于成就还丹。
必俟夜半清静之子,天机自动,外阳举时,谓之天人合发,未可便采,还须用意助之,谓之进阳火,直至龟眼圆睁,龙身直竖,正是火候。只用意目,普照下田,意乃真意,目则天目也,嗣必田现黍珠,内外二气,觉相引从,从微至着,自觉真气愈吸愈来,关窍之间,如蚁蠕动,胸腹颈背,真光隐现,此是真金气满,天癸正生之时也,急须采之。
必须等到夜半清静的子时,天机自然发动,外阳上举之时,叫做天人合发。此时不可随意采取,还须要用意念推助,叫做进阳火。至到龟眼圆睁,龙身直竖,就是适宜的火候。只须用意目,普照下丹田,意就是真意,目就是天目,继续修持丹田必然出现丹珠。内外气机,不断的相互吸引依从,从微弱到显著,自会感觉真气越吸越来,关窍之间,如蚁蠕动,胸腹颈背,真光隐现,这就是真金气满,天癸正在发生之时,必须迅速的采取。
乃用武火,提小便,摄谷道,掀少腹,开橐龠。少顷,便觉此药自化真气,随即用意后导,自必飕飕升透,乃是由督达脑,抵镇而止,镇乃人镇,顶谷是也,此骨成自落地以后,一身生气升成之物,上应天镇,天镇也者,五星之中星,大地精华升结之星。辰位天罡之主,光照则生,光注则化。照乃普照,注则入注。造化赖以生成,至人假以结蜕者,今则假以会罡合任而前降,乃由天目,分经池柱,下停绛阙。池则上池,人口是也,柱乃鼻柱,山根是也。
此时就用武火,提外肾,摄谷道,引小腹,配合呼吸。片刻时间,就觉得此药已自然转化为真气,随即用意识向后引导,必然有气飕飕向上升透,就是从督脉直达脑中,到镇就可停止,镇就是人镇,就是顶谷(囟门)部位,这里的头骨形成于出生之后,是身体生发之气上升而形成。向上应和天镇,天镇就是五星中的中星,是大地精华升腾凝结之星。意识是天罡的主宰,光照则生,光注则化,照就是普照,注就是入注。创造化育有赖于此才能生成,至人假借此处以完成脱壳。现在却是假借用以交会罡星和任脉从身前下降,就从天目开始,分散经过池柱,下降停止于绛宫。池,就是上池,就是人口,柱是鼻柱,就是山根。
法於抵镇,即脑迎星,星乃天镇,迎以化凡而返先。至要要用,故必数之九息,非有留恋而然,盖俟元阳气化甘露,分随罡镇,霈下池阙,此一露也,清凉香美,玄用无穷,而其霈随罡镇,更有玄义。
运功到达天镇的位置,就是脑迎星,星就是天镇,迎的作用就是转化凡俗而返归先天。极其重要的要点:务必停留到九次呼吸,不是为了留恋,是需要等待元阳之气化为甘露,分散随从天罡、天镇,如大雨般下降到天池、绛宫。这一种甘露,清凉香美,妙用无穷,而这种随从天罡、天镇的炼法,更有玄妙的意义。
泥丸氏曰:有形之露,随罡点阙,无形之露,随镇归黄,故凡露由鹊桥,下停绛阙者,概籍口咽,乃得经楼抵关,而有阴阳清浊之别,至人於此,乃以阴浊存化血液,流行脉络,以其清阳融落中黄,与我元气交接,随同真意,即於中宫,左上右下,自小至大,顺运三十六转,又於右胯,右上左下,自大至小,逆旋二十四转,止於中宫之中,谓之卯酉周天。
泥丸氏说:有形的甘露,随从天罡点化绛阙,无形的甘露,随天镇归入黄中。因此,凡性的甘露从鹊桥,下降到绛宫的,一概凭借了口咽,才得以经重楼到达,所以有阴阳清浊的分别。至人在这里,就用阴浊存化为血液,流行脉络;用清阳融合落入中黄,与体内元气交融相接,随同真意,到达中宫。然后,左上右下,自小至大,顺运三十六转,又於右胯,右上左下,自大至小,逆旋二十四转,而后,停止于中宫之中,就叫做卯酉周天。
静坐片时,或起或睡,任意施事,不必追寻落在何处,住於何地,惟觉融化於虚静不着之中,亦为神息胞胎真气之实际,方其得药升降,定觉周身畅美,切忌贪着,一或染着,立变凡后,为祸非细。法於事后,只守真息,浮游规中,不得外求,如此日采日炼,至於爻满铢盈,三田充足,两肾汤暖,气海火炽,玉液浮空,大药将生,即须入圜,候结产婴,以臻天仙大道。谨秘谨秘!
静坐片刻后,可以起身也可以入睡,可任意选择,不必追寻落在何处,住于何地,只觉融化于寂静虚空之中,这也是神息胞胎中真气的实际情况,这样就能获得药物的升降。此时,必定感觉周身畅美,切忌贪恋,一有贪恋,立刻变成凡俗后天,为祸不小。行功到了后面,只需安守真息,意识止于规中,不得外求。就这样日采日炼,炼至爻满铢盈,三田充足,两肾汤暖,气海火炽,玉液浮空,大药将生,就须要圜室闭关,等候缔结仙胎、产生金婴,以成就天仙大道。这些炼法要谨慎,要保密!
再求大药证金仙 火候修持九转
大药者,金液大还,天仙之大药也。即悟真所谓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是也。前药乃外真铅,是谓外金丹,又名玉液还丹,地仙之药物也。玉液既满,急宜入圜,寂俟金液产生,点化元神,结成圣胎,点化元气,凝为神宝。
大药,是金液大还,修炼天仙的大药。就是悟真中所说的: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前面采炼的药物属于外真铅,就是所说的外金丹,又名玉液还丹,是修炼地仙的药物。玉液还丹既然已经圆满,就要迅速进入圜室,在寂静中等待金液产生,点化元神结成圣胎,点化元气凝为神宝。
须择名山福地,筑立圜室。高低明暗适宜,用志心道友三人卫护。房中设平榻一张,四面帏帐,上悬明镜,左右插剑,床下镇雄黄三斤,上置蒲团,并混元衣一领,起臀一个,余外不安一物於前,四维安列八卦,须择吉奏达上帝。
必须选择名山福地,建筑设立圜室。高低明暗适宜,要有诚心的道友看守护功。房中设平榻一张,四面帏帐,上悬明镜,左右插剑,床下镇雄黄三斤,上置蒲团,并准备混元衣一领,坐垫一个,除了这些不要放置任何物品,四面安放排列八卦,必须选择吉日奏达上帝而启用。
入圜静坐,无为无着,一意规中,身如槁木,跏跌端坐,昼夜不间,只存胎息,神气相抱,不出不入,如在母腹,外人视之,宛同不省人事,是乃归根复命,金液产生之际,有或七日十四日,甚有二十一日者,志友护卫,不可暂离,大戒音扰,尤忌声惊,盖以学者斯时,神休应谷,音触则觉,声触则惊,觉虑出定,养功失矣。
进入圜室静坐,无为无相,一意固守规中,身体寂然不动,昼夜不停,只存胎息,神气相抱,不出不入,如在母腹之中,外人看来,如同不省人事,这就是归根复命,金液就要产生之时。有的人或者需用七天、十四天,甚至有人需用二十一天,诚心道友护功,不可有短暂的离开,必须戒绝杂音的干扰,尤其忌讳突发高声的惊功。因为学者到这个时间,识神已渐入虚空之中,杂音触发就会觉醒,高声触发就会惊遽,在惶恐不安中出定,培养内丹的功效就损失了。
惊则神散,祸莫大焉,泥丸故曰:外护一职,生死系之。学者得此,内必现月一轮悬於西,又现日如悬於东,寂而守之,两轮必相吞吐,旋竟合璧,悬於谷前,长春有言曰:学於斯时,全赖知音志友,从旁谛审寂守,但得学者眉间,一放光明,须即通知,无劳声达,第以音传,学自神会,应用心罡,引镇眷注,则神自休谷,自得感生大药,随罡合元,融成珠若也。
惊恐则神散,没有比这再大的祸患了。泥丸因此说:在外面护功这个职责,关系到生死。学者到这个阶段,内景中必能现出圆月一轮悬于西方,又现出白日悬于东方,寂静中似守非守,两轮必然相互吞吐,在旋转中最终合璧成一,悬于面前。长春真人曾说:学到这时,全靠诚心道友,从旁边仔细守护,只要学者眉间,一放光明,必须即刻通知,不再用语言传达,只用声音相传,学者自能领会,静心怡神,引气灌注,则神自然入于虚空,自能获得感应生发大药,随罡合元,融合成一粒丹珠。
学造此境,已与太虚神通气贯,无复三界六合可分。盖即丹经金归性初之候,而珠即神宝也,神宝即金仙也。神宝既得,还须加行十月温养,谨持九转,始得胎完珠化,身证圣婴。
学者的造化到此境地,已与太虚神通气贯,无再有三界六合可分。这就是丹经讲的金归性初之候,而丹珠就是神宝,神宝就是金仙。神宝既然已经得到,还须要增加十月温养,谨慎修炼历经九转,才能获得胎完珠化,身证圣婴。
然此温养、此火候与前不同,前有抽添升降之别,此则一意规中,如春沼鱼,如百虫蛰,吸聚元阳,灵气不散,招摄太虚,培育元精。此一步也,全仗罡镇两星,刻时葆照,而功法不外若存若亡、勿忘勿助焉。
然而,这里的温养和火候与前面不同,前面有抽添升降的区别,这里则是一意静守规中,如春池之鱼,如百虫蛰藏,吸聚元阳,灵气不散,招摄太虚,培育元精。这一步,全依仗天罡、天镇两星,时时刻刻,保持普照,而行功方法就是若存若亡、勿忘勿助。
泥丸氏曰: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冷,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炎,二俱伤胎,切宜详慎。如此一年,实则九月之功,故谓之九转。一年除二八两月,不用火功者,非撒手抛空,竟置膜外,只如无心照顾,不复加意耳。
泥丸氏说: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冷,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炎,两者都能损伤丹胎,一定要仔细谨慎。这样行功一年,实则获得九个月的功效,因此称为:九转。一年中的二、八两个月,不用运行升阳火,不是停顿练功,去做别的事情,只是如同无心照顾,不需再施加意念了。
然退火则水潮清静之象,乃沐浴之候,灌溉黄芽之时,此法只以结丹日,为十一月冬至节,算至九十日,候即沐浴一节,为二月节,月以结丹之日为初一日,至八月二十三沐浴一节,至次月一日,又为十二月初一日也,则以结胎之时,至第四时为卯,第十时为酉月也,以此活法,温养沐浴,九转火足,气候圆满,婴儿欲动。
然而,退火则是水潮清静之象,是沐浴的阶段,就是灌溉黄芽之时。此法只用来结丹的时间,为十一月冬至节开始,计算到九十日,这个阶段为沐浴一节。交二月节令,月中结丹日为初一,到八月二十三为沐浴一节。到次月的一日,再到十二月初一,就用作结胎的时间。到第四个月时为卯,第十个月时为酉。用这种灵活的炼法,温养沐浴,九转火足,气候圆满,婴儿就要活动了。
还宜自问,曾否到返还功纯,如后凡悉化悉销者,自必动定一如,驻世升遐,惟其所愿,盖已即身即世、即地即天,与道合真,何有出入升降高下远近凡圣乎哉!倘或凭运而通而化而结而圆,先少后多,未能融化此身,则必预放金光一团,悬於顶上虚际,名曰意珠,上应镇星者。
还应当自问,曾经是不是到了返还功纯,如果后面修炼圆满的人,自然能够动定一样,驻世与升天,只随自己所愿,因为身、世、天、地都已与道合真,哪里还有出入、升降、高下、远近、凡圣啊!倘若或者凭借运气而成就,前面付出的少,后面得到的多,未能融化此身,则必然预先放出金光一团,悬於顶上虚空,名字叫做:意珠,这就是上应镇星。
太虚氏曰:镇为天罡罡主,为坤地真元气升而结,光照则生,光注则化,人物赖以生成者,位在中天,按即五星之中星,高出日月诸星之上。我师泥丸氏曰:於人身,按即卤门盖骨,此一骨也,人身生气所聚结,成於落地之后,吕神谓为人镇。
太虚氏说:镇为天罡的罡主,为大地纯真元气上升而结,光照则生,光注则化,人物赖以此而生成,位置就在中天,就是五星的中星,高出日月诸星之上。我师泥丸氏说:在人身,就是卤门盖骨。这块盖骨,为人身生气所聚结,形成于人落地之后,吕神称为:人镇。
其华金阙,谓为意珠,太上用以卫婴者,学人不可不知。倘得药过早者,用於圣婴既育未壮之时,假取是珠悬於顶上虚际,以补平时还返未纯、识神未化功夫,祛除诱侮,不致被魔吞食耳。
它的光华就是黄金阙,称为:意珠,太上用来护卫婴儿,学人不可不知。倘若得药过早的人,用于圣婴既育未壮之时,用意采取这颗悬于顶上的意珠(白阳),用来补益平时还返未纯、识神未化的功夫,弥补不足,才不至于被魔幻所困扰。
已详正阳末后一着,正阳有言,学造婴成,谈何容易,然,而分阴未尽,必有身识勾引外魔朋比串侮,法惟退隐道体,苟或先少后多,则惟混入意珠,自融自化自造,内外冰释,久久身等古佛也。
已经详细叙述了正阳仙翁的最后一招,正阳说过:学习造化炼成金婴,谈何容易,就是这样,而且分毫阴渣未尽,必有身识勾引外魔干扰,炼法只有退隐道体,如果能够先少后多,则就能混入意珠,自融自化自造,内外冰释,久久此身等同古佛。
太虚曰:意珠足珍如此。然而历祖传经,鲜有备述者,尚因此法,为救下士性根未彻而设,如性光早定者,末后无须此法故也。
太虚说:意珠是如此值得珍惜。然而,历代师祖传经,少有人详尽叙说,就是因为这个方法,是为救渡下士性根没有彻底纯粹而设置,如果性光早已圆满的人,最后则不须要这个方法,就是这个原因啊。
随将我身透入,珠随包覆我身,内融外洽,销化后凡,自然淘净,学士惟自存虚寂寂虚以化之。已而闻见胥泯,到得寂无所寂,真常得性,自与还返功纯一般。此禀受有不同,入手有各别,安行利行,功成则一,造物毫无容心焉。是故证贵自审,乃有留形之驻世,所以尽性正以致命而圆志耳。
立刻引意珠透入体内,意珠随即包覆我的全身,内融外和,销化后天凡质,自然而淘洗干净,学者只有保持虚无寂静而转化阴渣。继而听闻所见都已消失,达到寂无所寂,真常得性,自然就能与返还功夫纯粹一样了。人的禀赋有不同,入手的方法各有区别,通过循序渐进,积功累德,最终获得的圆满都是一样,天地造化没有偏心啊。因此,金丹大道还需要自己来验证,就有了留形与驻世,所以,通过完善人的本性就能使生命获得圆满了。
闵小艮曰:我侪修道,一生精勤,只为证升,稍或迷昧,前功尽去,今按是篇,削删口授,详述世传,果何心哉?爰故删削其述,详为补述师授,并述师训以注以证者,以见神人确有所授,非无根无蒂云尔。
闵小艮说:我们修道的人,一生精勤,只为验证生命的升华,稍有迷惑不明,前功尽失。现在写这篇文章,删除了口授原文,详细叙述了祖师所传,到底是什么心思?我之所以删除口授原文,详细补述师祖传授的方法,一并叙述师训用以注解和论证,足以看出神人确实有所传授,不是没有依据,没有来由的叙说。
九年面壁绝尘缘 始合神仙本愿
欲了本愿,无过面壁一宗,是盖行於得圆未化时也。泥丸氏曰:是西圣教外别传,启自薄伽筏帝,达摩承之,於是现身东土,乃有九年之面壁。自是千百年来,两地人承,鲜识宗旨。而率皆为了性了命,岂知初祖来时,一生性命,行已极圆,故能乘苇飞渡,此明征也。
想要完成返本归元的宏愿,不过是面壁这一件事,就是行功于获得圆满还没有化身之时。泥丸氏说:这是西方圣人的教外别传,开始自薄伽筏帝,达摩继承了这种炼法,于是现身东土,就有了九年面壁。自从千百年来,两地的人都继承了鲜明的宗旨,而应用这个方法都是为了性了命,怎会知道禅宗初祖刚来时,一生性命、功行已极其圆满,所以能乘苇飞渡,这是明证啊。
而仍行夫九年面壁者,特示震旦至人,共行即身即世、即世即心,而功必以面壁入门,是以世治愿始圆耳。其法备於吕祖《三尼医世功诀》,而行乘色身未脱时,故有乘此生年月日时之训。
而仍然行使九年面壁这件事,是为了特别示现给东方的至人,共同行使即身即世、即世即心。而功效必须用面壁来入门,因此,在世间的宏愿才能圆满。这个方法就记录在吕祖的《三尼医世功诀》中,而且行功要借助色身没有脱离之时,因此有“乘此生年月日时”的训诫。
吾宗乃全真,全真末后大着,指此步也。是以道凭行进,功赖德圆,故有三千功八百行之积。然以在下匹夫,功由何积,行由何圆哉。惟此别传,不劳丝力,不费一钱,只与造化一心,即身以理,但具恒诚而无息,行无不验,功无不圆,其诀至简至易,盖惟致如天之清地之静而已。
我的宗脉属于全真,全真最后的大招,就是指的这一步。因为道凭借行功才能进步,功依赖积德才能圆满,所以要有三千功八百行的积累。然而平常之人,功从哪里积,行从哪里圆?只有这个教外别传,不劳丝毫力气,不费一个铜钱,只要与天地造化一心,当下自身既能融入大道,获得永恒而进入无息,修行没有不验,功德没有不圆。这个法诀最为简易,只须要如同天地般清静即可。
是以心即天也,身即地也,而神即人也。如是体之,何须身外求治乎哉。然,皆天机也,古哲未之汇泄,泥丸氏泄之。余承而述,故仍以泄天机名之。
因此,心就是天,身就是地,而神就是人啊。有了这样的体会,何必再到身外寻求治理方法。是的,这都是天机啊,是古代先哲没有广泛传播,没有泄露的方法,却被泥丸氏泄露了。我是继承而叙述,因此,仍然用泄天机来命名了。
闵小艮曰:《医世》一宗,律宗之枕秘,向惟口授。是书不述,似出谨慎。然既详述篇目,理应略述端倪,如或不信此理,请读《碧苑坛经》。得承师训,谨补述之。
闵小艮说:《医世》一书,是律宗的秘传宝书,向来只有口授。书中不做详述,似乎出于谨慎。既然详述了篇目,就理应简略叙述一些线索,如果不信文中所述的丹理,请读《碧苑坛经》。一得承蒙老师的训诫,谨慎的补述了这些。
道光癸巳年七月七日后学闵一得谨识。
原文引自: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出版计划项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