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是道家的常用术语,一般指修心炼身,修心就是修性,炼身就是修命,修炼也就是性命双修。因为释家以修性为主,则多用修行这个词,就是为了把修性获得的成果,体现在社会行为方面,倡导日行一善,众善奉行。儒家则是强调修身,就是所谓的“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通过修身而能够“兼济天下”,成就至仁。由此不难发现,儒释道三家之修,虽然异路却是同归,虽然异法却是同理。三家之修没有层次的区别,只有修炼阶段呈现特点的不同。
对修炼阶段进行准确划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涉及到了身心两个方面,法有顿渐,理有简奥,修炼个体也有资质的差异。因此,只能从诸家修炼有共性的环节作为切入点,综合修炼阶段的特点做以简述,以期使修炼爱好者,通过对修炼阶段概略的了解,确定阶段目标,精进不懈,早日功成。
从广义修炼划分
把修炼进行广义的划分,可以分为练身、练气、炼心,炼神四个层面。练身这一类属于广泛的体育运动,例如:健身操、广场舞、球类、骑行、健走等等,这一类都是通过身体的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来达到健身的目的;练气这一类,是指通过吐纳导引,采气聚气等方法,增强体内真气的充实,从而获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养生效应;炼心,就是修心养性,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炼神这一类,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阶修炼,所追求的是实现生命自控的长生久视之道,是生命体身心两方面质与量的彻底转变。这四个层面运用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目标也不一致,这是一种广义的划分。
从体系结构划分
生命体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巨系统,实现这一巨系统的可控,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操控系统,这套操控系统就是生命科学理论的具体运用,从理论到方法愈加完善,就会更容易实现生命的自控。修炼从体系结构方面,可以分为术、法、道、器四个层面。
术,就是具体的招式和方法,常以技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术的运用依照规则就能成功。招式、法术、祝由、祈禳等可归于这一类,“未得大道须广博小术”,这类小术虽然不高级,却是成道的阶梯。
法,就不只是一招一式了,还要明白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因为功法产生于原理。理中寓法,法中寓理,两者无法截然分开。完善的套路背后,必然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招式有了理论的支持,就可以上升到法的范畴。
道,就是修炼的更高层次阶段,这个阶段不再是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是为了探索宇宙大道规律,探索自然奥秘,通过格物致知,而进入天人合一的无上境界。
器,就是生命体的最终成就,是生命最终的圆满与解放。
从修炼方式划分
从具体的修炼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修命、修性以及性命双修三种方式。修命也就是修身,包括了站桩、吐纳导引、采气聚气、拍打等等,甚至各类体育运动,也可以包括在修命这个范围;修性,也就是修心,动静都可以参炼,在静处炼化杂念,在动处炼化凡尘,一直炼到静能守、动不移,直至明心见性;性命双修,就是动静相宜,采炼内守相合。既要体内真气充盈,还须内心纯粹无杂,两相受益,就是性命双修。
从修炼效率划分
从修炼效率来划分,可以分为顿法与渐法。顿法,就是能够使人顿悟的方法,如果修炼者的根器上乘,再遇到顿法,必然是一条成功的捷径;渐法,就是使人逐渐开悟的方法,中下根器者大多从渐法起步,最终到顿法功成。在实修中往往根器加精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方法的顿渐反而不那么重要。
从修炼品格划分
修炼的品格有哪些?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分为利己利他、利他利己、舍己利他三个层面。在修炼的初级阶段,大多数人是为了利己而修,或者为了身体上的病痛,或者为了心灵上的创伤,或者为了弥补内在的空虚,或者为了满足妄想和欲望。无论因何而修,只要自己受益了就能够利益他人,使周围的人受益,这是第一个层面的利己利他;再就是利他利己,随着修炼的深入,开始换位思考,遇事能够首先考虑他人的利益,先对他人有益而后再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是第二个层面;第三个层面是舍己利他,不再考虑自己的任何利益,只为他人,只为奉献,这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这三个层面的品格,是一个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的递进,无我,才是真正的我,才是永恒的我。无我,才能够回归生命的本质,是生命价值更高层面的体现。
从炼化层次划分
修炼阶段的递进,都离不开能量的炼化与作用。广泛的炼化可以分为炼气、炼光、炼能三个层面,具体的炼化过程可以分为得气、生精、化气、化神、炼神五个层面。得气,就是阴跷得气,是修炼的第一个环节,是生命重塑的基石;生精,就是产药,这种药就是返老的灵药;化气,就是玉液还丹,是脏腑组织获得真气濡养的保障。上述三个层面的功效,就是健康长寿;化神,就是缔结灵胎;炼神,就是纯粹阳神。后面两个层面的功效,就是长生久视。
从功境状态划分
功境,就是功态中的境况。可分为松静、静定、定慧、虚定、大定五个层面。松静,就是怎样放松身体而能够入静,放松的过程就是调身、调息、调心。松静,就是在放松中摒除了杂念;静定,就是由寂静而进入定态,进入一种时空静止的空白状态;定慧,就是由定而生慧,慧就是明心见性;虚定,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一丝神识,若存若亡;大定,化作辉光与宇宙同体。
从有为无为划分
从修炼方法来划分,可以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所谓有为,就是具体的操练方法。在修炼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一招一式的习练,才能获得开脉得气的功效,有为法是修炼入门的必由之径。到了中上乘阶段,由于个体根器和悟性的不同,一法不能代万法,就需要以无为为法,法无定法,顿悟为法。
从得失观念划分
从得失观念来划分,也就是怎样看待得失的问题。修炼就是一个“为道日损”的过程,通过“损之又损”,达到“以至于无为”,进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如果不能够正确看待得失,修炼就不可能获得成果。在修炼中以得为失,以失为得。小失小得,大失大得,不失不得;反之则是小得小失,大得大失,不得不失。圣人行天道广泽天下,常人行人道独善其身,一个舍,一个得,这就是圣人与常人的不同。大道规律的总趋势是阴阳平衡,人道损不足益有余,天道损有余而益不足,失者受益,得者受损,这就是天道平衡作用的体现。觉悟的人明白了其中的关系,就能够淡泊名利,以失为得。
在追求财富自由的洪流中,修行者们追求的却是身心的自由和生命的自控。身体的自由是健康,心灵的自由是愉悦,生命自控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对于财物能满足于基本生活,即可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修炼者的得失观,虽然失去了物欲的享乐,却获得了身心的健康和愉悦。
从开悟程度划分
开悟就是明白,没有开悟就会迷茫;开悟是修炼的阶梯,没有开悟就没有修炼阶段的递进。开悟广义的可以分为:顿悟和渐悟,渐悟又可以分为:小悟、大悟和彻悟。顿悟,就是孔子讲的“生而知之者”,这类人天生根器上乘,具有极强的领悟能力,无需引导和启发,当下立见事物本质;渐悟,就是“学而知之者”这个群体,这类人的根器属于中下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逐渐开悟;开悟也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小悟,是从身边的事开始明白,近似于儒家的修身、齐家;大悟,就得明白天下大事,近似于儒家的治国、平天下。彻悟,就是对宇宙中所有事物没有丝毫疑虑,已经彻底觉悟,近似于释家的漏尽通。
上述,我们从十个方面,简述了性命修炼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特点。无论释家的修性,儒家的修身,还是道家的性命双修,只要明晰了修炼中相应阶段的表现,就能够确定阶段目标了。修炼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只要坚持不懈,努力精进,都将是生命升华的必由之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