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养生:增强人体正气的几种方法

生态康养452阅读模式

五行养生:增强人体正气的几种方法

在《黄帝内经》中,有关“气”的字词,出现了三千多次,有真气、精气、神气、正气、邪气、阳气、阴气、肾气、肝气、心气、脾气、肺气、春气、夏气、秋气、冬气、天气、地气、风气、雷气、谷气、雨气、恶气、生气、湿气、燥气、卫气、营气、寒气、热气、清气、浊气、逆气、经气等等,难以细数。从场效应的角度来看,《黄帝内经》就是一部论述人体内气与天地气场关系的专著,这些论述对传统中医、道家修炼、日常养生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养生方面,对于疾病的成因,《素问•评热病论》中有这样的论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说凡因外邪致病,都是由于体内“气”的虚弱。那么,怎样解决气虚这一致病因素呢?《素问•刺法论》中提出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解决方案,通过培养正气,使正气充盈体内,邪气就不能侵犯身体,就能够健康永驻。培养正气无论是祛病健身,还是养生修炼,都是最为首要的基础环节。

人体的正气,来源于先天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的作用,产生于后天形化精、精化气、气润身的转化。体内正气质量的变化与先天和后天都有直接关系,先天禀赋是一种定势,后天调养是一种补益。也就是通过后天的调养,可以补益先天的不足,这就是传统中医、道家修炼等养生方法的意义所在。

通过后天增强人体正气,从身心两方面都能获得成效,以下就常用的一些方法略作简述,以公同好。

内养,就是养身之道,通过养身而养性,最终实现性命双修。内,就是体内、内在,养,就是守护、观照。内养的初级阶段,以意守病灶为主,意到气到,正气所至,病灶得到冲击,直至病灶部位脉络全开,正气流通无阻,进而滋养修复器官组织乃至痊愈,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健身祛病。内养的中级阶段,以内守丹田为主,凝神入气穴,凝神而气聚,气聚而丹结,此时的内丹就是正气的凝聚,真气的复原,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聚气结丹。内养的高级阶段,以忘形入虚为主,就是《化书•道化》讲的: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天人合一

外练,就是把体外的宇宙能量,采集聚入体内。可以分为有形采练、无形采练两大类。有形采练就是各类桩法、动功、体态、手诀等,例如:无极桩、混元桩是天人合一的采练;蛰龙睡聚五行之气,还阳睡聚真一之气;太极拳浑然天地之气;服气、采光等也可归于有形采练。无形采练就是在无形中采聚能量的方法,这种采练不需要任何形式的体态运动,只需要相应的意识,就可以捕获相应的能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外练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不练而练,方法至妙,觉者自得。

怡情,就是心情和悦,愉快。心情愉快就能增强正气吗?因为心藏神,心情愉快了心境就开阔,心旷则神怡,《灵枢•小针解》中讲到:神者,正气也。精可以化气,神也可以化气,所以,心情愉悦了,正气就充实了。内心的愉悦来自于能够放下世俗物欲的牵绊,来自于能够参破生命真相,获得内在的愉悦就要在修心方面多下功夫。《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进一步讲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的状态,就是宇宙大道的真实状态,进入这种状态就是天人合一,就能与真气相互交融。精与神不外驰,不耗散,病邪之气能从哪里进来呢?

积德,就是通过积累善行,而获得正气的积累。善行就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行为。积累善行为什么能够获得正气的充实呢?正气是人体内维持气血运行的精微物质,具有积极、纯粹、阳健、活泼的特性,善行正是这些特性的体现。多行善事自然就与正气相互感应,这种感应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正能量的获取方式。了解此中作用的人,就会通过不断的做好事,通过积德来提升自身量级。积德,就是积攒正气,“德全不危”,“德高气纯”,“德为功母,德高功高”都是积德与正气关系的体现。这种积累不因善小而不为,常常不离生活点滴,注重日积月累,通过量变而影响质变,终成大器。

增强人体正气的方法不仅上述几种,只要生活状态不违天道,顺应自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也能形神皆俱,安享天年。总之,养生就是养正气,保持体内正气充盈,就能够健康长寿,舍此一路,别无他途。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 2022年9月23日 18: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