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功这一简便功法,近代见于文字,出现于萧天石1963年主编的《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合刊》,在附录中收入了《易筋甩手功真传》。其前言中讲到:“易筋甩手功,属于道家之导引强身治病之安乐延年法门,乃外护功法,与华陀之五禽戏,及达摩之易筋经,张三丰之太极拳,同为强身治病、练形换形之助道品。……但早已失传。……青城秘录末卷,亦曾附录及此……其治病之种类甚多,尤以慢性病,其见效之速与收功之宏,实不下于易筋、太极拳与五禽戏等多种拳术及动功,切不可以其简易而轻忽之也。”此后,甩手运动流行于台湾、香港等华人社区。60年代末,上海中药二厂的杨元生,将“甩手功”整理成册,以“甩手疗法”之名在国内进行了推广,曾与当时的“红茶菌”等疗法风靡一时。80 年代末,李凤山推出了平甩功,在防疫非典期间,开始面向社会公益推广,平甩的动作编排相较于传统练法更加合理,尤其是向后的自然甩动,以及五次甩动中配合一次连续的屈膝动作,这些动作更能体现出《易筋经》内气导引的实质,使养生效果变的更加显著。
为什么一个简单动作,能够产生良好的养生效应?甩手运动的养生机理是什么?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理,就得从对人体场的认识开始。场效应理论认为: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与运动方式,都可归因到场介质效应,而且,实体与实体的相互作用,必由场作为传播介质。也就是说通过手臂的上下甩动,可以引动人体内气上下联动,通过内气的上下联动,使气滞郁结的病灶得到冲击,病邪之气被冲散向下沉降。反应在身体局部或者两脚,就是麻刺、冷热、排汗、皮疹,以及排便异常、局部隐痛、头部昏沉等排病反应,继续习练很快会出现化病为气的现象,嗝气、矢气明显增多。这个简单的甩手动作,就是一个不断调动内气冲击病灶,进行排病的方法,体内气机活跃了,病邪之气自然向外排泄。
甩手运动是通过调动内气而产生的养生效应,因气滞郁结而形成的疾病,就是适用的调养范围,例如:各类肿瘤、增生、结石、心病、肝病、肺病、糖尿病、血压病、妇科病、神经衰弱等等。这种甩动形式能够使内气快速通达四肢末梢,对肩周炎、风湿、类风湿、四肢寒凉等症状,也有良好的康复作用。甩手运动的再次兴起,也得益于李开复在微博写的一篇感悟:“身体动起来了,生命的活水也跟着动起来了。建议你也一起来体验这美好的感觉。我的经验:1.每周爬山两到三次,爬山时至少做到一半时间头脑放空。2.做瑜伽或甩手功两到三次。3.能走路就走路。”只要动起来,生命的活水也就跟着动起来了,这是李开复的切身感受,也是甩手运动的意义所在。在实践中确实有很多患者,通过甩手运动,恢复了身体健康。
如果进一步探索甩手运动的机理,两个方面的“动”是主要因素,一是:甩手时意随手动,通过注意手动带动心动,心神就能收拢到动作上,不再胡思乱想,心中杂念逐渐消除,身心相互作用,体内病灶也会得到改善。二是:通过手臂外动引动体内气动,通过气动的作用,促进体内气血运行,使长期依附于病灶的邪浊之气与病灶剥离,向外散发,向下沉降,病气不再助长病灶的发展,病灶孤阳不生,逐渐萎缩退变。有了这两个“动”,身心两方面就能够得到调整和优化,这就是甩手运动有益于健康的主要因素。
了解了甩手运动的康复原理,后面就是怎样练好这项运动,使其发挥出更好的健身作用了。纵观目前的各类甩法,有很多人恢复了健康,也有不少人加重了病情,很显然是没有掌握甩动的要领,没有因人而甩。甩手运动,看似简单,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环节,我们就此问题略作提示。
一、运动时间。甩手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初学者每次以十分钟为宜,长期习练每次在15—20分钟为宜。每天习练2—3次效果最佳,可以安排在晨起、午休后和睡前习练,睡前习练如影响睡眠,可以不练。如果体质较好,只是作为日常保健,每天晨起后习练一次即可。如果配合其他运动项目,可在前期安排5—10分钟甩手运动,用以增强气血运行。甩手运动是以调动气血为主,女性在经期、孕期不可习练。
进一步了解甩手运动出现的问题,大多是由于运动时间过长造成的。同一动作的长时间运动,很容易造成局部组织劳损,甚至造成横纹肌、神经的损伤。有人在运动后出现手臂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问题,就是这个原因。再就是长时间运动,必然会消耗体能,消耗体内正气,习练后出现乏力、失眠,甚至病情加重等反应也是这个因素。甩手运动虽然适用范围较广,但是习练者体质和领悟都有差异,在运动中有任何不适,都可以停练或者缩短时间,一定要量力而行,要以收效为度,以不累为度。不可求快、求效、贪多,要循序渐进,通过排出病邪之气,培养体内正气,才能获得长期的养生效果。
二、体态姿势。选择安静、避风环境,两脚跨开,与肩同宽,自然耸立,两手臂平举后,手心向下,做轻松自然的前后甩动,每五次甩动中配合一次连续的屈膝动作。甩动时手臂要以自然摆动为度,不可绷直、挺直,尤其向后甩动时不可用力,向前甩动时手掌略微前甩带动手臂弹起,向下甩动时手心略向内,甩动过程要保持轻松、自然,用意不用力。手臂甩动时,体质偏阳的人与肩部平行,体质偏阴的人可以略高于肩部。手臂下落要匀速自然,不能有用力下甩的意识,避免过度牵拉肘关节,防止损伤软组织及尺神经。下蹲屈膝动作可以根据习练者体质灵活调整,有腰腿部疾患的人可以用上蹲位,也可以忽略下蹲动作,一直保持自然耸立的体态行进甩动;身体虚弱或者年龄较大的人,可以采用坐式进行甩手运动;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采用低位屈膝的体位。
三、意识运用。甩手运动配合意识才能身心合一,产生良好的养生效应。需要注意:在甩动时,两眼平视,眼神内收,用两眼余光注意手臂,把心意放在手臂的上下甩动上,这既是收心又是调气,保持这种意识,很快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动,内气随着手臂的上下甩动出现上下联动,这就是所谓的得气,有了体内的气动感,排病反应就会很快出现。在甩动时,还要注意跟随口令导引,将意识沉浸在甩动的整个过程中。甩动中要保持自然呼吸,甚至忘了呼吸,这样就不干扰内气的活动,自然进入升清降浊状态,使体内邪浊之气,通过两腿、两脚向下沉降,排出体外。甩动结束后,体内气机活跃,周身出现热感、胀感、微汗,腿脚出现排病现象,没有疲劳感,自然轻松,是甩手运动收效的最佳状态。
四、以补为收。甩手运动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动体内正气,排出邪浊之气,甩动过程中难免有正气随之外泄,在运动后一定要以补气作为收式。具体操作:停止甩动后,自然耸立,两眼微闭,感受体内的气动感,然后把意识停留在下丹田静养一会,体会下丹田的气胀感或热感,最后配合气沉丹田作为收式。通过静养作为收式,弥补了体内正气的损耗,使甩手运动补泄相宜,就可以作为一种日常健身方法长期应用了。
五、变通多用。甩手运动可以单独习练,也可以与其他健身方法结合起来练,能够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在健身方面,可以与广场舞、健走等进行有机结合。以健走为例:在行走时以手臂的自然甩动带动手掌,进行上半身的拍打,边走边拍,边走边打,哪里不舒服,就拍打哪里。通过对相应部位的拍打,震通经脉驱散病邪之气,使病变组织得到修复。甩手运动也可以变通为甩腿运动,一只脚下垫高10公分,用手扶住墙角或桌子,自然甩动另一条腿,通过甩动可以活化膝关节滑膜,调整关节间隙,适宜于半月板损伤以及骨性膝关节炎等问题的康复。也可以在甩手运动后,辅以站桩、静坐、冥想等养生方法,动静相宜,阴阳和合,养生效果更为显著。
甩手运动何来此多讲究?诚然,正如其前言中所云:其功效不下于易筋、太极拳与五禽戏等,实为养生康复之妙法。历经实践,方知不虚,且有过无不及,岂敢以小术而觑之。
甩手运动,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应用方面没有太多局限,只要掌握了要领,健身效果特别显著,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健身项目。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甩手运动中来,甩出健康,甩出快乐,甩出幸福,甩出希望!
1.1 甩手运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