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直解:第七篇 阴阳别论

黄帝内经2阅读模式

内经直解:第七篇 阴阳别论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黄帝问到:人有四种经脉,分了十二条,这是为什么?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岐伯回答说:四种经脉对应四季,十二条对应十二个月,十二个月的气机对应于十二条经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经脉有阴阳之分,了解阳经就能知道阴经,了解阴经就能知道阳经。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阳脉有五种表现,五季与五脏相应,就有二十五种阳脉变化。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说的阴脉,是内脏的真实反应。一旦出现就会败坏,败坏必然死亡。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所说的阳脉,是指胃脘的阳气。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辨别阳气,能够知道病在哪里。辨别阴脉,就能知道病重的时间。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三条阳脉在头部,三条阴脉在手臂,这是所说的阴阳合一。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辨别阳脉,能够知道疾病的禁忌。辨别阴脉,能够知道痊愈的时机。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认真的熟悉阴阳,无需与众人合计,就能对疾病确诊。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所说的阴阳,去的为阴,来的为阳;静的为阴,动的为阳;缓的为阴,速的为阳。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主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诊察内脏相关的真实脉象,肝经表现为悬而不定、断绝无常、急促有力,大约十八日左右危重或死亡。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注:阳明经的发病与心脾相关,表现为有无法诉说的隐情,女子月经不调。日久风邪内侵导致面黄肌瘦,进而会传变为呼吸困难、喘息不止,就难以治愈了。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㾓;其传为索泽,其传为㿗

疝。

注:太阳经发病为寒热,在下发病为痈肿以及痿厥、腨㾓。日久传变为索泽、㿗疝。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注:少阳经发病,表现为气短,咳嗽,泄泻。日久传变为心悸、噎膈。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阳明与厥阴同时发病,表现为惊骇、背痛、叹气、困倦,名为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少阴和少阳同时发病,表现为腹部胀满、心下满闷及时常叹气等症状‌‌。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太阴和太阳同时发病,表现为半身不遂,周身萎软无力,四肢不能活动。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脉象跳动稍有力为钩脉,跳动稍无力为毛脉,跳动有弹力而急切为弦脉,跳动力大轻按不得为石脉,跳动平滑为溜脉。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呜。

体内阴气紊乱,体外阳气不入,盗汗不止,手凉脚冷,阴邪阻塞于肺脏,从而引发喘息、哮鸣等症状。

阴之所生,和本曰和。

阴气的产生,以阴阳调和为根本,达到阴阳平衡才称之为“和”。

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

因此,旺盛的阳气相遇,阳气就会散发,没有了阳气的互根,阴气也会消亡。

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气血运行不畅时,阴阳失去平衡,经脉的气机就会断绝。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病情危重、阴气极盛的病症,可能会在三日内死亡。病情急剧恶化,阳气迅速耗散的病症,可能会在四日内死亡。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所说的生阳死阴这种情况,肝木生心之火为生阳,心之火克肺金为死阴;肺金受伤无法生化肾水为重阴,肾水受伤再遇脾土克制为辟阴,必死无治。

结阳者,肿四支。

阳气郁结,四肢必然肿胀。

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阴气郁结,会导致便血的症状,郁结越深,病情越重。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阴阳失调,阴盛阳衰为石水病,小腹出现水肿。

二阳结,谓之消。

阳明经郁结,为消渴的症状

三阳结,谓之隔。

太阳经郁结,为噎隔症状。

三阴结,谓之水。

太阴经郁结,为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少阴经与少阳经同时郁结,为喉痹。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尺部脉象搏动有力,明显区别于寸部,为有孕。

阴阳虚,肠澼死。

阴阳两虚,患暴痢、便血而死。

阳加于阴,谓之汗。

体内阳气作用阴气时,表现为发汗。

阴虚阳搏,谓之崩。

阴气虚弱,阳气亢进,为崩漏。

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太阴脉都出现搏动脉象,在二十日夜半死亡;少阴脉都出现搏动脉象,在十三日傍晚死亡;厥阴脉都出现搏动脉象,第十日死亡;太阳脉搏动如鼓,三日死亡;太阴脉与太阳脉都出现搏动脉象,心腹满闷,说尽内心隐情苦衷,五日死亡;阳明经都出现搏动脉象,是温病,难以治愈,不超过十日死亡。

 

内经直解:第七篇 阴阳别论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 2025年3月15日 09: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