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直解:第九篇 六节藏象论

黄帝内经3阅读模式

内经直解:第九篇 六节藏象论

黄帝问曰: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黄帝问到:我听说六个甲子时段为一年,人体气机有八十一种变化,合计人体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这些都与天地相应,已经很久远了,这其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岐伯回答说:您问得真好啊!让我来讲解一下吧,这里所说的甲子运行与气机变化,都是用来确定天体与气机的变化规律。天体的运行就是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气机变化则主宰着万物的生命活动。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天地日月的运行都有各自的规律,周流运转都有内在的道理。太阳每天运行一度,月亮每天运行十三度之多。因此,有大小月共计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积累的气有了盈余,从而形成闰月。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通过历法确定开端,以确保正确的运行,通过推导得出最终的结论,就能把握天地的运行规律和法则了。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黄帝说:我已经明白天地的运行法则了。想听一下人体气机变化,是怎样与天地相应的?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岐伯说:天以六十甲子为时段,地有八十一种气机变化,天有十个天干,十天干六次与地支交会而成甲子,六个甲子周流而为一年,这是三百六十天的法则。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自古那些能够通晓天道的人,知道生命之本,就在于阴阳平衡。人体的气机与九州九窍,都与天气相互感应。

故其生五,其气三。

  因此,天气化生为五行之气,五行之气化生为精、气、神三气。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三气聚而成天,三气聚而成地,三气聚而成人,三种气三种作用,合起来为九种,九就分为九野,九野对应九个脏腑。因此有肝、心、脾、肺四个形脏,肾、胆、小肠、大肠、三焦五个神脏,合为九脏与天地相应。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阔,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黄帝说:我已经了解天体运动与人体气机的关系了,你说的积累余气而成闰月,是什么气呢?请老师开导解惑。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岐伯说:这是普天下秘藏的智慧,是历代先师传下来的。

帝曰:请遂闻之。

黄帝说:请您继续为我讲解吧。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岐伯说:五天称为候,三候十五天称为气,六气九十天称为时,四时三百六十天称为岁,每个时间对人体都有特定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时间变化来调整养生和治疗方法。五行之气沿袭相生,体内气机和谐有序,周期结束又会重新开始,随时间变化而分布五行之气,就像圆环一样没有终点,不断地循环往复,人体生理及病理变化,也必然受到五行之气运动的影响。所以说,不了解年份、时节气机旺衰对人体虚实的影响,不可以作为医生。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如何?

黄帝说:五行之气的运行,如同圆环不断地循环往复,如果太过或者不及,应该怎样处理?

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岐伯说:五行之气的变化,都有各自的生克作用,盛衰变化,是五行之气的常态。

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

黄帝说:气血平和是什么状态?岐伯说:是没有太过啊。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

黄帝说:五行之气太过或者不及会怎么样呢?

岐伯曰:在经有也。

岐伯说:在经典中有记载啊。

帝曰:何谓所胜?

黄帝说:什么是五行之间的相胜关系呢?

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岐伯说:春季的木气胜长夏土,长夏土胜冬季水,冬季水胜夏季火,夏季火胜秋季金,秋季金胜春季木,这里所说的五行之气与五季的作用,各自与人体五脏相对应。

帝曰:何以知其胜?

黄帝说:如何判断五行之间的相胜关系呢?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

岐伯说:五行之气的到来,都以春季作为开始,时令没到而气象已至,这种现象称为太过。木气早于立春出现,金气薄弱就不能制约木气,木气过旺就会过度克制土气,这就是气淫。不能分辨邪气在体内的情况,医生就不能有效的防治疾病。

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应该出现的季节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称为不及。应该克制的却无力克制,应该生助的也无力生助,不能发挥作用是由于气机薄弱,这种现象称为气迫。所说的五气应时到来,是指气要与五季相应。慎重的等候季节变化,五气会应时出现。五气出现不合季节和时令,气候变化失常,导致人体内部产生病邪,医生难以判断病情和病因就无法施治。

帝曰:有不袭乎?

黄帝说:气候变化有不遵循常规的情况吗?

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

岐伯说: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气候异常称为非常,气候的非常状态则会影响人体的变化。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

黄帝说:气候异常对人会造成那些影响?

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岐伯说:气候异常则会生病,受克的脏腑机能强大则发病轻微,受克的脏腑机能薄弱则发病严重。因此,已患陈病再受邪气侵犯则易病亡,所以克制脏腑之气不合时节则发病轻微,合于时节则发病较重。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黄帝说:我明白了。我听说阴阳之气和合而形成万物,因变化不同而被命名。天地运动与阴阳化育,在万物生成中哪个作用更多,可以听一下吗?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

岐伯说:问的很详细啊,天空无限广阔,不可计算,大地无限深远,不可测量。大神灵来问,我就陈述一些其中的原理。

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草木化生出五种颜色,五色又会变化出多种色彩,不可胜数。草木化生出五味,五味又有厚薄优劣之分,无法尝尽。五脏对色味的喜好不同,色味分别与五脏相通。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上天养育人用五气,大地滋养人用五味。五气通过鼻腔进入体内,藏于心肺之中,使人面色红润,声音响亮;五味通过口腔进入体内,藏于肠胃之中,用以培养五气。五脏之气得五味滋养而调和,则化生津液濡养全身,精气充实而神气自然生旺。

帝曰:脏象何如?

黄帝说:五脏有哪些现象呢?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岐伯说:心脏,是生命的根本,是神的居所。使人面色红润,气血旺盛。为阳中的至阳之气,相通于夏季的火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肺脏,是人体气机的根本,是魄的居所。使人毛发光泽柔顺,皮肤弹性细腻。为阳中的至阴之气,相通于秋季的金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肾脏,是人体能量储藏的本源,是精的居所。使人头发浓密茂盛,骨骼强健有力。为阴中的少阴之气,相通于冬季的水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肝脏,是人体耐力的根本,是魂的居所。使人爪甲坚韧、色泽红润,筋膜柔韧有力。具有生养气血的功能,酸味能滋养肝脏,面色为发青。为阳中的少阳之气,相通于春季的木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人体后天能源仓库,是营养之气的居所。这些器官能够转化糟粕,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精微物质,并将废物排出体外。使人口唇红润,肌肉丰满。甘味能滋养这些器官,面色为发黄。这些都属于至阴之气,相通于四季的土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人体的十一个脏腑,都取决于胆的决断,使脏腑功能协调有序。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因此,人迎脉跳动稍微有力,疾病发在少阳经;人迎脉跳动较为有力,疾病发在太阳经;人迎脉跳动更为有力,疾病发在阳明经;人迎脉跳动强烈有力,病情危重。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寸口脉象稍微有力,疾病发在厥阴经;跳动较为有力,疾病发在少阴经;跳动更为有力,疾病发在太阴经;跳动强烈有力,病重入危。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人迎与寸口的脉象,特别强烈超越常态四倍以上,称为关格。关格脉象,表现为人体已极度虚亏,不能与天地精气相互感应,最终导致死亡。

 

内经直解:第九篇 六节藏象论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 2025年3月15日 09: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