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家的上乘修炼中自古就有“理不圆通,莫论修真”的说法,被称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整篇都是在用易学思维和术语阐发丹道修炼的机理、方法和流程。由于丹道修炼其主要目标是对“神”的烹炼,在这个过程中修炼者必须把自身当做实验室,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要求更高的是对火候的把握和体验,这就需要修炼者对于生命和宇宙的一些规律和原理,具有深入的理解和领悟了。由于上乘修炼的重点环节就是火候的把握,一些过程无法用语言表述,往往得靠“心传”“心悟”,这就需要有过这种修炼,并已经获得上乘修炼果位的老师,进行指导了。除非你是上乘根器者有极高的悟性,要不然轻则中途屡屡费功,重则出现偏差自毁道基。
那么,到哪里去找“名师指点”呢?因为上乘修炼对修炼者根器要求很高,自古就有“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的说法,不是常人都能修炼成功的。在古代这类修炼大多是“师父找弟子”,师父看你根器上乘的确可以造就,他就会找你,甚至你不想学都不行,全真教七真的成道过程,就属此类。
如果对于修真这个事很感兴趣,又找不到老师,也没老师来找我,那怎么办呢?读那些古代成就者留下来的经典,不失为一条简捷之法。“明师自在经典中”,在读的过程中你还得结合修炼的体验,去感受这些文字的寓意是什么,不要把心思放在字面上。这样通过加强理论修养,参透真论实理,在理法上通透圆明,对宇宙大道规律和生命的实质没有一丝疑虑了,在修炼上才可以通达顺畅,才能够过的了“小死大活”之关。历史上有很多贤人圣人都是在无师自通情况下,得道成真的。通过自学参透古今中外有关炼养的经典名著,再经过自己修真实证,同样可以领悟求道之缔,获得正果,到达彼岸。
读经典最好是读原著,后人的解读由于其根器和领悟角度的不同,会各有立场,他的理解不一定适合你的情况。象《大成捷要》、《伍柳仙宗》、《道乡集》、《悟真篇讲义》、《无根树》等,都是在修真方面难得的好教材,语句不但朗朗上口,而且还直透天机。这些资料明看妙语连珠,实是先哲们成道经验的叙说,得窍者一目了然。刚开始阅读这些经典,可能会被玄妙的文字迷惑,被文字所障碍,这很正常。但你读过三遍后,就会发现开始用心去读了,开始用心去揣摩这些先哲到底想要告诉你什么?这些经典大多是已经获得修炼成果的先哲所写,字里行间一定会储存于先哲们的信息场能。用心对经典的揣摩、领会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对于先哲残存能量的捕捉,经常不断的去捕捉这种能量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出现一些神奇效应,就是古人讲的: “思之思之,神明告知。”就是会告诉你所疑问的问题的答案。这种“告知”形式多样,有时是在梦境中,有时是在冥冥中有种声音,有时是心中突然一亮顿然所悟,这些都是“思之”的结果。所以,读古人写的经典,才更益于获得正确的路径和成果。
总之,修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既需要随缘,又需要把握良机。修真成果的获得,需要天、地、人各方面的协调一致,缺一不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