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入门:初禅八触

生命探微2,071阅读模式

静坐入门:初禅八触

经过了“过三关”、“斩二魔”以后,静坐开始渐入佳境,周身气机变得充实、活跃,此时就会出现两种走向,一种是真气能量充实后,身心由松静,再到静定,然后是定而生慧;另一个走向是,由于体质的原因,身体邪浊之气较重,当真气活跃时,就会产生正气冲击邪气的现象,与病灶和合的病气,就会被冲开、冲起、冲散,这些病邪之气离开原病灶,游走到哪里,那里就会产生异常反应,这些反应就是所谓的“八触”。这些反应一般不会太久,只要有正确的方案以对,大多在一个月内即可消除,最慢也不会超过三个月。实际上这里就是“百日筑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常见的问题,都会在百日内得到相应调整。

八触就是:动、痒、冷、暖、轻、重、滑、涩等这些异常反应,我们逐项做以分析,这样,在静坐时如果出现了这些反应,就能够从容以对了。

动:常见的“动”包括了身体不由自主的晃动,局部肌肉或者脏腑跳动、抽动等。这里,身体的晃动是“静极生动”的正常反应,只要不出现大动,可以任其自然。如果动的幅度有些大,可以自我施加意念:“我不大动,静——”,这样身体的晃动就会逐渐的稳定下来。那些局部的组织跳动、抽动,是真气冲击病灶时的正常反应,也是局部组织细胞的优化过程,可随意往跳动的部位,施加一个“通——”的意念,这个部位随着气路的畅通,邪气的剥离,会由跳动转化为凉感、隐痛感等排病反应。

痒:痒感多发在表皮,一般分三种情况:皮肤病排病,内病发于表,真气行于表,都会在表皮出现痒感。皮肤病在排病时的痒有时很难忍受,切忌用手去挠,可以身体动一动,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也可以给痒感的局部施加“止痒”的意念;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容易“化病为气”从表皮散发,造成皮肤出现痒感,如能坚持就继续静坐,不能坚持了,就起身做以全身拍打,促进病邪排出,然后再行静坐;第三种情况是:当体内真气充盈以后,能量会逐渐行于肌体表层,一般会在面部反应明显,会觉得好像有个小蚂蚁在那里爬行,这就是“蚁行感”。出现这种感觉后,可以用意识略加引导,想着“那个小蚂蚁”气化四散,痒感立时消失。

冷:冷就是在静坐的过程中,会感到手脚或者身体发凉,严重时会感到如坠冰窟。这种“冷”就是身体的排寒反应,“十病九寒”,大多疾病的因果都与“寒”有关,很多慢性病的恢复都是从排寒开始的。有时,手脚还会有“冷汗”随着出现,这就是寒湿一起外排的反应了。冷的反应如果不严重,可以任其自然。如无法坚持下去,可以停止习练,做全身拍打。也可以在有冷感初起时,观想坐下有一团“真火”也开始燃烧,并逐渐笼罩全身,注意调整火候,冷感明显时火就越旺,身无冷感时,“真火”随之而熄,这个方法也是助力排寒的方法。

暖:暖是一种体内病邪之气排尽后,体内气机开始充实的自然反应,温煦而暖润,自然而舒适。但不能出现热感,热感往往是体内火毒造成的反应,体内有火热感出现后,可以观想:空中有细细雨丝飘下,浸润全身,带着体内火毒之气,从涌泉排出体外。

轻:就是身体出现轻飘感,这是静坐产生良好效应的正常反应,此时切忌惊慌失措,意静而心定,可以意守下丹田,定心一处,心有所住,神不外驰,心神合一,自会与宇宙同体。

重:就是身体出现沉重感,一般发在下焦和两腿、两脚。这是病邪阴浊之气积聚的反应,可以重手法按揉涌泉3—5分钟,打开涌泉穴,配合着观想两脚涌泉穴是开放的,两个脚心象烟筒一样有黑色污浊之气往外排出。积聚的阴浊之气排出了,沉重感自会消失。

滑:就是在静坐的过程中出现了身体不稳的感觉,出现前仰后合、左歪右斜等感觉。其实身体还是很端正的,就是感觉到身体出现了扭斜的状态。这些反应都是由于身体阴阳不平衡而产生的,多会发生在哪些比较敏感的人身上,这些反应都无需担心,只要气机开始调和,很快就能阴阳平衡,这种感觉就会消失。

涩:就是身体出现了滞感,气机不流畅,不滑利。这种感觉的出现是正气与邪浊之气,出现了对峙而造成的。由于刚开始习练静坐,体内正气还不是很强盛,有时无法直接冲散病邪之气,就出现了僵持不下的局面,反应在身体上就是气机的停滞感、涩感。对于这种现象,可以加强习练,聚气升阳,当体内正气大过病邪之气,涩感就会消失。

上述这些是在静坐入门阶段的常会遇到的异常反应,有些疾病较重的人在习练静坐时,还会出现病灶部位的痛感、胀感等异常反应,对于这些情况可以直接在局部体表做些按揉,即可消除不适。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 2019年8月20日 16: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