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清楚什么是“阴德”和“阳德”,就得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德”?《道德经》一方面是谈“道”,一方面是论“德”,在《德经》部分,老子做了如下论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简言之,《道德经》的“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德”指的就是怎样去遵循这个规律。用现代语言来讲,“德”就是合乎大道自然规律的行为准则。所谓合道者就是为有德,失道者就是为无德,“有以为”和“无以为”是上德与下德的分水岭。
道的特性:恬淡虚无、清静无为、自然纯粹、平易朴素、忍辱不争。凡是人、事的行为合乎这些特性都是为有德。因为宇宙的自然状态就是一种和谐畅达的生助状态,把这种特性推及到社会领域,就可表现为:助人为乐,爱人爱物,大慈大悲,明理达时,敦厚载物,舍身成仁。这种品性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特别的乐于助人,没有任何条件的去做帮助别人的事。近代的代表人物就是白求恩、雷锋等人,他们做了大量帮助人的事,真正的以助人为乐,最终成为了万众敬仰的学习榜样而流芳百世。
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道”和“德”了,那么什么是“阳德”呢?
“阳德”就是所做的大量好事,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因此获得了赞颂或褒奖,这种社会效应的显现,就是“阳德”的体现。“阳德阳报”,这种做好事的效应一般都会很快应现出来,那些获得“见义勇为奖”的人,就是这种“阳德”的体现。
如果做了很大的助人利他的事,这个事却没有被人发现,那怎办?凡是做事,在佛家看来都会产生“业力”,也就是说都会有能量产生,做坏事产生坏的能量,做好事就会产生好的能量。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你做了大量好事,产生了大量好的能量,又没有在你的身上体现出来,这种能量又不会凭空消失,那这种能量只有通过转化,应现到你的子孙后代身上了,这就是你为子孙种下的“阴德”。“阴德”者,“荫德”也。
“阴德”就是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就是那种做好事还不图回报的行为,这就是老子所讲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的上德。当若干年后你发达了的子孙叙述着祖上的功德,给他的孩子们讲述你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好事的故事的时候,又会产生一种敬仰的能量反馈给你,给你增添无限的欣慰,这就是“德”的良性循环。
总之,只要能够去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好事,就是有德;不断的去做好事,就是积德;做好事被褒奖了是“阳德”,没有被人发现的是“阴德”,“阳德”给了自己,“阴德”福荫了子孙,只要明白了能量守恒定律中能量不灭的基本原理,做好事就可以成为一种修行方法,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知其道者,无须扬鞭而自奋双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