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十论:先天后天说

生命探微1,092阅读模式

玄机十论:先天后天说

在2001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大约会有10万个基因,2001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了人类只有3—4万个基因,2004年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克林斯估计人类的基因数仅有2—2.5万个。这个发现使得一些生物科学家很是失落,人这种高级的生命形态,竟然相比一些昆虫的基因,多不了多少。由此,引发了生物学界对于生命造就于先天还是后天的不断争论。

那么,什么是先天?什么是后天?先天因素对于后天的成长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层面,从八卦图所揭示的一些原理做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求为生命科学研究探寻更多路径。

最早触及先、后天理论之说的,就是中华文化里面的“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见下图:

玄机十论:先天后天说

“八卦图”是道家用以揭示宇宙自然规律的图示,为什么分了先天和后天呢?什么是“天”呢?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天人合一论》和《一气周流说》中,对于“天”已经进行了较详细的阐释:“天”就是宇宙万物的总称,银河系是“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先天”就是指宇宙诞生以前的那个“混沌”的状态,先天八卦图就是对宇宙诞生以前的能量状态的图形示现。宇宙不是来源于“空”吗?来源于“虚无”吗?怎么会有“先天”呢?这就是人类对于“天道”至高认知中的“无中生有”和“真空妙有”,宇宙诞生以前虽是真空无形无体,但却妙有能量存在,这种先天就存在的能量,相对又相应,持续而恒定,以这种“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平衡状态而存在,在上乘修炼中又被称之为:“先天一气”。见下图:

玄机十论:先天后天说

先天一气持续而恒定,她是宇宙的本源,是宇宙万灵之根,她蕴藏于万物之中,显化于万物之交变,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她是生命本体中的“性”,她是千宗万教苦苦追寻的大道之源。

先天一气因为静极而生动,动则生变,进而由平衡的恒定态,动变为交泰,乾与坎交化为离,坤与离交化为坎;坎与坤交化为乾,离与乾交化为坤;巽与艮交化为兑,震与兑交化为艮;艮与震交化为巽,兑与巽交化为震。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静态对应的先天一气“恒定气场”转化为了后天的 “动态气场”,这个“动态气场”中的能量元素,在运动过程中形成有序的生助态势,重新排列为一个新的结构,这就是“后天八卦”的形成。见下图:

玄机十论:先天后天说

后天八卦的形成也就是宇宙的诞生,在《天人合一论》中,我曾经提到过,在中华文化里面最有可能揭示“天道”的就是河图和八卦图,河图示现的是宇宙形成以后的“后天”状态,而八卦图则是揭示了宇宙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现在,我再把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纳入到“天人合一图”中,这样才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天人合一状态,见下图:

玄机十论:先天后天说

天人合一图

图中,自然之气机,在合乎后天八卦图与河图示现的银河系顺时针旋转气场中,左升而右降。先天八卦昭示的先天一气,在虚空中以静态的形式,与后天八卦昭示的顺时针周流气场相呼应,先天为静,后天为动,一静一动,阴阳和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态。

上述我们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揭示,进一步阐述了先天八卦的交变与后天八卦的形成,这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先后天认知的最早雏形,也是对于自然界先天与后天的最根本认知。

随着人类对于大自然认知的深入,对于先天与后天的认知和理解,也进一步拓展到了更多的领域和层面。

玄机十论:先天后天说

在一个生命的诞生过程中,常把胎儿在母体中的孕育过程称之为“先天”,脱离母体出生后则为“后天”;遗传、基因等生命因素称为“先天”,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学识、业绩则为“后天”等等。目前生物学界争论的焦点就是“先天”的遗传、基因等因素,对于一个人“后天”的成长,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们从中华文化的思维角度不难发现,先天与后天之间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后天所示现的都是由先天变化而来。

所以,一个具备温良谦恭,贤惠淑雅的孕育生命的母亲,并且结合良好的胎教,是传承塑造生命的最优质的“先天”要素。具备了这些“先天”要素,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努力,就会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体现。自古一些哲圣和科技界的一些特殊人才,大多都有一个贤惠明达的母亲,也许就是这些“先天”因素,造就了这些具备特殊才能的人。

那么,在一个生命的形成、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先天”与“后天”那种因素更重要呢?“后天”来源于“先天”的交泰和演化,在一个生命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一定是“先天”起了主导作用。在明代的《神峰通考》中,关于“先天”与“后天”对生命的影响,张楠先生做了这样的论述:“天之所赋者命,穷通夭寿系诸气,禀之先。虽圣贤鬼神莫能移,故君子居易以俟命,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可见古人把“先天”因素,对于生命的影响确实看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先天”一定,则“后天”就“虽圣贤鬼神莫能移”,只好“君子居易以俟命”。这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宿命论”,这种论调从春秋开始,影响了中华民族二千多年。

这种“顺天应命”的思维模式,就是一种生命的“无所为”状态,只求顺应而不思突破进取。与这种思想认识相对应的是先哲们最早提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华先哲在大自然生存的过程中,无不期望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先天因素带来的影响。这也许就是唯物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一种体现,当先天因素具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无法改变时,那就只有通过后天的量变,也就是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从而实现生命质量的改变和提升。

玄机十论:先天后天说

这些现象大多反应在了那些寒门学子身上,这些人出身贫寒,甚至没有接受过早期教育,但他们一旦觉醒就会奋起直追,会付出超越常人的百倍努力,最终获得人生的丰硕成果。还有,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先生,虽然知命但没有向先天的命运屈从,他没有“居易以俟命”,而是主动的通过后天大量的行善积德,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先天”与“后天”之间一定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先天成就了后天,后天可以弥补先天。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后天”的运动变化中,能否改变“先天”因素带来的影响,完全取决于生命个体是否想改变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具备自我改变的意识非常重要,人生意义的非凡改变,只会发生在那些想改变自己的人身上。如果,你的人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更没有努力,那就只能“居易以俟命”了,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命运之神只眷顾那些肯付出努力的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其内因决定的。只要具备了改变先天命运的思想意识,在质量互变规律的作用下,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不断的进行能量积累,一定会通过量变而带动质变,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根本性改变和升华。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 2019年8月20日 17: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