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下》第十九章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在这里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这种能够遵照仁义行事的行为,就是一种生命的自我控制,有了这种自控,人这个物种才能够脱离了动物的本能,而成为了一种高级生命。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就是这样每天会从三个方面反省审查自己,为别人策划的事有没有不尽心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去诚信?学到的知识是否还没有温习实践。曾子在这种不断自我审查的过程中,发现缺失,修正自我,通过自觉践行使自己得到不断进步,受到孔子器重托孤,最终成就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古代的先哲先贤们,在这种不断的自省过程中,进而形成自觉、自律的生活方式,通过自度实现自控、自强的人生品格。在“克己”中进行自我克制和约束,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方式,达到自觉觉他,自度度人的至高境界。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用自我获得的成就来影响后世。佛家的闭关禅修,道家的出世修炼,儒家的慎独,都贯穿着这种生命自控的基本思想。
生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后天所禀赋的五行气场的影响,在宇宙运动变化气场的作用下,人生往往只能够为“气秉所拘,物欲所蔽”而身不由己,遇寒则冷,遇热则暖,高潮低谷一任天命。这种“宿命因缘”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时间,但是也有很多人没有被这种思想所束缚,没有认命,没有被自己的命运规律所框定,而是勇于去改变自己,突破自己,进行主动的自我调控,而使自己的人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明代的袁了凡,被云谷禅师点醒以后,主动的进行了生命的自控调整,由被动的“顺天应命”消极怠世,变为主动积极的积善改命,命运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并且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还有那些成就了的寒门学子,以及当代的一些事业大成者,其中很多人都是出身卑微,就靠着一种想要改变的理想,一种不认命的坚强信念,最终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这类个例数不胜数。
命运的改变只属于那些想改变自己的人,那些有梦想的人,有理想的人。理想就是一种动力,理想就是生命自控的开始,通过生命的自我调控,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之帆驶向理想的港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