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指的是理解,明白,觉醒,觉悟之意。什么是悟性呢?就是人的本性中,生来就具备的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和洞察力,主要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悟需要通过悟性来体现,那些天生悟性高的人,对于一些事物的理解就会很快,悟性差的人就会慢一些,这就造成了悟性的顿渐之别。顿渐之别只是快慢之分,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要努力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在对于事物的领悟层次上又划分了小悟,大悟和彻悟的不同,非上上根器的人大多需要走渐悟的路子,都会有一个从小悟到大悟,再到彻悟的修炼过程。
悟这个事,说白了就是一种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事有大小之分,悟有范围之别。一般来说能够把自己身边的一些人、事、物的原理和内涵弄明白了,就视为小悟;能够把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国际上的一些问题也能看的很清楚,就视为大悟;再进一步把宇宙中的一些问题,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的奥秘弄的很明白,就视为彻悟,所谓彻悟,就是说能够把宇宙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够看的很清楚很明白,而没有了丝毫疑虑。在这种状态中获得了生命的永恒,也被称为漏尽通。
开悟靠的是心性,悟由心生,是智慧的升华,智慧的获得,往往需要学而知之,开悟则是思而知之。这件事是怎么回事?一想就能够明白了,就是悟性的作用。一些人读了一辈子佛经,不一定能够开悟,慧能大字不识,砍柴回家的路上,听了几句金刚经,竟然能够开悟,这就是悟性的不同。
开悟需要两种途径,一种是上乘根器的本性觉悟,这些人往往无需指引和点化,走的是见思起悟的路子。大多数中下根器者则需要走破疑而悟的路子,也就是需要不断的破除对事物的疑问才行。起初可以从小的疑问入手,再逐渐的解决大的疑问,这就是所谓的:“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如果能够抓住“疑问”这个关键环节,就是走向开悟的起点,不断的提出疑问,并能够不断的破解疑问,就能够提高开悟的进程,通过自性觉悟,能够破解所有的疑问了,就是开悟了。
开悟的过程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拂去蒙蔽自性的欲望。但是,只要人的肉身存在,因为后天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需要,欲望就会不断的被制造出来。所以,历来那些真正的觉悟者、开悟者都不敢轻易说自己是开悟的人,也不许别人说自己是开悟的人,就怕哪个地方还有疑惑,误导了众生,反而使得自己最终不能究竟,所以,自古就有修道者“如履薄冰”之说。
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开悟了,那么开悟的人会有那些表现呢?
《维摩诘经》中讲到:若悟后不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则非证悟;若还被六尘所染,也非证悟。永明延寿大师在《宗镜录》中,也订立了开悟的十问。纵观历代先哲对于开悟的一些论述,我们可以把开悟的特征,简略的归纳为下列几点:
一.慈悲 对于同一件事,开悟的人看到的是因果,众生看到的是迷茫和侥幸。所以,当觉悟者看到了这个行为造成的果报,而无力回天时,心中产生的就是悲悯和同情。悲从果来,慈自爱生,就会百倍的去关爱即将遭难的生灵,期望能够通过慈爱减少那些人的痛苦,用慈爱帮助其离苦得乐。
二.平等 在开悟的人眼中,万物皆平等,众生皆喜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远近亲疏之别,视众生皆为亲人,对待万物没有任何分别之心。博爱广施,慧光普照。
三.包容 宇宙大道善恶兼容,清浊并包。不因性恶而弃,不因浑浊而遗。开悟的人能够包容一切事物,和百味,利万物,有容乃大,无欲而刚。
四.质朴 质朴无华,低调纯粹,自然怡然,不张扬自己,不贬低他人。恍若凡夫,却无凡夫之欲,恍若才子,又不独显才子之能。犹如《菜根谭》所描述的:“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五.舍己 开悟的人常常处于一种无我的状态,常怀舍己利他之心,普度众生之志。或度人于闹市,或隐归于山林。开悟的人常能安贫而乐道,看物欲皆为淡泊之物,视名利如同白驹过隙。开悟就是一种对物欲的彻底解脱,一种身、心、灵的彻底解放。
开悟是一种层次,开悟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开悟也是一种人生理念。开悟是生命的自控与升华,开悟是生命长生久视永不凋谢的波若之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