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到底养什么呢?怎样才算是科学合理的养生?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外在《灵枢·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未病”也算病吗?在古人看来是这样的,现代治“未病”一说也在不断的出厅入堂,或成为理论专著,或成为某种学说,但都没有阻挡住那些,奔向各大医院的熙熙攘攘的人流。
治未病竟是如此的虚幻,人们都会觉得还是治已病比较实在,手术刀一拉,患者觉得比较踏实,钱往口袋里一装,医生也高兴的合不拢嘴。这种意识形态产生的结果,就是各类医院人满为患,不得不每年都在扩建。高兴之余,细思极恐,买了大病保险的人能保证不生病吗?生了病医院能够保证给你治愈吗?临床治愈了能保证不留后遗症吗?即是没有后遗症,这个器官发病过后机能已经削弱,能保证不再发病吗?这一切的一切都无法保证。只有合理的养生,只有不生病,才是自身健康的保证。为什么很多人舍本求末,不愿意养生,却很愿意去治病呢?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养生就是治病于未发,不明白养生是为了不生病,没有考虑过养生才是长寿的立足之本。
家有万贯资产抵不过大病一场,人有豪情万丈,抵不过病魔缠身。健康一旦失去,一切皆成虚幻,性命一旦无常,万缘皆空。不注重养生,酒色财气肆意而为,起早贪黑,忙来忙去一场空。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成功人士,在成功之日,往往就是病魔造访之时,在临了无不痛恨懊恼,当“行到无路想回头”,还能够回得了头吗?早前几年曾经听过一个企业家的公益报告,历经无数山珍海味,酒色财气的他竟然非常羡慕起了路边的乞丐,因为路边的乞丐虽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但是他还能够活下去,这位企业家当时已经患癌晚期,来日无多的生命激发出了本性的良知,让他开始思考起了人生的意义。虽然“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关键是为什么而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而死,死得其所。因为忽视健康,不善养生,生病死了最为不值。
那么,养生到底养什么呢?简单点说就是不能生病。天有五运六气的变化,人有内在五行的盛衰,地有生气衰气的聚散。怎样才能不生病呢?效仿古人是最佳的选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不生病还能长寿的方法,就这么五条,竟然是如此简单。
第一条法于阴阳,在养生方面是指生活状态要合乎阴阳之道,居住要向阳避阴;饮食要多热少冷;依据体质寒热,添衣减被等等。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阴阳自然的法则。
第二条和于术数,就是将自己的身心,融入五行之气的变化和量化之中。这就得能够明辨自身五行之气的强弱,以及作用好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自身进行五行定性,例如:木旺的人,终日怒气冲冲,身体的薄弱环节在肝胆和脾胃;火旺的人,终日焦躁不安,身体薄弱环节在心脏和肺以及大肠;土旺的人,终日固执木讷,身体薄弱环节在脾胃和肾脏;金旺的人,终日巧言令色,薄弱环节在肺、大肠和肝胆;水旺的人,终日愚钝拖拉,薄弱环节在肾和心脏。所谓和于术数,就是要有意识的进行自身五行之气的调节,使得身体的薄弱环节部位,能够得到助养和修复,就能够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脏腑能量的强弱虽然有“数”,但是这个“数”,也是不是绝对值,只要善于调养,不过多的消耗能量,就能够使其能量充实而长生不衰。
第三条饮食有节,就是不暴食暴饮,不为口欲而过多的摄食肥浓甘辛。饮食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为宜,宜荤素搭配,宜清淡少味,宜七分饱,宜三分盐。
第四条起居有常,就是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最为自然的起居之道。最忌熬夜,亦忌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修复和充实,白天损耗的身体。熬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第一杀手,不断的透支身体的精气神,不但加速衰老的进程,也是猝死的一大诱因。
第五条不妄作劳,就是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力不能及的事。过度的运动就伤气,过多的房事会伤精,过多的思虑就会伤神。不妄,就是凡事都不能过度,要有一个分寸,有一个火候,才是恰好。
就这么简单的五条,上古之人竟然能“度百岁乃去”。养就是让自己的饮食起居合乎于自然之道,不能生病,有了小病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进行康复。生就是活的时间要长,就是长寿,自古善于养生的人,无不是健康高寿之人。
这是养生最基本目标和体现,一个知道养生的人,一个懂得养生的人,一个善于养生的,必须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长寿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