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菜根禅说:锻造出人品 谨行成大功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
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想要获得金玉般的人生品格,一定就需要象炼金一样,通过烈火的锻造才能够获得。烈火就是人生中的逆境和挫折,或顺境,或诱惑。不管是顺逆誉毁,都能真心如初,毅然不动,是为真品格。
想做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必须学会如同行走薄冰一样的谨慎,正如《周易·乾》所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想成大业不仅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而且终日还需要心存警惕,谨谨慎慎,好象面临有危险一样。心思谨慎才能发现潜藏的隐患,才能避免灾害的发生,才能使事业获得顺利发展。
02.菜根禅说:纠错不遗针孔 修身不失小善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
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一念之差办错了事,就会觉得损坏了自己很多的品行,防治这类事情的发生,就要如同对待渡海的浮囊一样,不能容许有针孔大小漏气的地方。这就需要时时省察自己的作为,要避免任何错误发生。
做了很多的好事,没有任何过错,才能获得人生的圆满。所以,修行如同一颗参天宝树一样,需要借助周围树木和木料的支撑才能长成。这就是说获得人生的圆满,在修行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需要通过积攒无数小善才能获得大善,积无数的大善而成至善,方为“万善全”,而得一生无愧。
03.菜根禅说:闲时多自检 忙时无错乱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
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忙的时候就去认真做事,要经常在闲暇的时候,先做一些自我的检查,在做事时错误就会很少发生。
做事时的想法和思路,需要预先在安静时缜密反复思考,在做事时就能够专心致志,一切的杂念也就自然平息了。
“思路就是出路”,思路来自于思想,闲暇时多问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再去想“我应该怎样做?”这就是思想的过程,思想就是灵性思维,有思想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04.菜根禅说:施恩不图报 无念造真体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做善事是为了抬高自己强于别人,施舍助人是为了获得好的名誉,学习技能是为了向世人炫耀本领,树立节操是为了显得与众不同,这些都是有损行善的想法,思路上的错误,很容易被遮蔽,最难以消除。要想真正的做出善为,必须除尽任何杂念,不让任何杂念萌发,才能显现出生命的本来面目。
有时善的真伪就在一念之间,有求而为的善就是伪善,伪善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获得一种的回报。一旦这种目的达到,善行所产生的能量,立时就被释放出来消耗掉。纯善则是一种自然无求的善行,行善产生的能量薄积而厚发,最终在造就本性真体上发挥作用。
05.菜根禅说:富贵似云烟 黄粱一梦间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
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
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能够轻视富贵,却不能够排除想获得富贵的心思;
能够重视名义,却又经常用名义之名谋取名利。
这就是世俗的凡尘污垢没能够扫除,心中的杂念没能除尽。
这些杂念不能根除,如同拿去石头,下面压着的草就会又长出来了。
富贵名义带来的一切杂念都缘起于心中的贪欲,没有真正的看破世俗名利,就不能根除杂念。一切世间之苦都来自于“有求”,只有真正的看淡人生,消除欲望,才能“无欲”而超脱。
06.菜根禅说:纷扰枯燥心神散 愉悦恬淡思维多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
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内心起伏不安就会扼杀人的志向,枯燥乏味的生活方式,也会让人变得心灰意冷而毫无情趣。
所以做学问的人应该收摄心神,保持沉静无为的状态,才能使心灵得以宁静。
也应当培养一个好的志趣,有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
那些纷杂的娱乐场所,只会让人心神不安,是夺人志向的地方。想做一个有为的人,就要学会收心、沉静,宁静才能致远,愉快才能善思。做人做事不浮躁张扬,不孤闷枯寂,是为中庸之道。
07.菜根禅说:放的下是非 担的起重任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已经犯过的错误,一定要认真的纠正,不能让它遗留下来,如果没能够彻底纠正,同样的错误一定还会发生,而且这种凡尘俗情,最终将使自己变成不懂道理、没有情趣的人。
今天如果有一些正确的作为,也不要终日抱着不放,如若执着于一时的成就,就会让人变得迂腐而顽固,而且那些一时的见解和兴趣,还会变成制约你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时代在时间的作用下,一直是不停的进步与发展的。人生在发展历程中,都会难免有各类错误的发生,有错误就把它纠正了,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今天有了成就,也不要抱着不放,未来可能会更具挑战。人生只有放的下得失,放的下荣辱,放的下是非,才能够轻装前行。
08.菜根禅说:暗暗堤防守真操 时时检点消诸错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
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
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没有事的时候要去思考有没有无聊的想法和私心杂念。做事的时候要去思考有没有粗心浮躁,甚至鲁莽用事。
有成就的时候要去思考有没有露出骄傲自负的样子。在失意的时候要去思考有没有表现出抱怨的情绪。
通过这样不断的反省自己,使得错误从多到少,从少到无,才能够变成一个真正的让人尊敬的人。
只有这样不断的时时自我反省,才能够自我察觉、发现自我的不足与错误,通过不断的自我修正,实现克己自度。这些虽然是做人之道,但却更是修行之道,做人与修行能有什么区别呢?
09.菜根禅说:建功修身不计得失 立德还丹只靠纯阳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
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建立一个事业并能做出成就,事事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如果是为了获得声誉,那就没有任何功德。
教人道理修身立德,理念要从无为上确立,如果稍有计较得失,就会回到世俗之中。
修身立德贵在一个“纯”字,纯粹就是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只要能够心中至纯无杂,才能明心而见性;只有至纯,才能至阳,古之大成者,纯阳也。
10.菜根禅说:忙闲收放皆有道 行站坐卧现阴阳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
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身体不能过于忙碌,但是闲暇久了,就需要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产生懒惰的习气。
心情不可过于放纵,但是在紧张过后,就需要放松一下心情,这样就可以获得心神怡得的感觉。
忙闲收放,一张一弛都是阴阳之道,如能做到忙而不乱,闲而不散,是身能合道;如果心情能够明得失、知进退,内不忧、外不伤,是为心的合道,身心合道者,阴阳合道也。
11.菜根禅说:钟鼓为名声而损 麋鹿贪美味被压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
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
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钟鼓本来是空虚的身体,为了发出的声音能够远扬,却招来撞击和敲打;麋鹿本性是自由的,却因为贪图喂养,被控制关入了围栏之中。
由此可见名声就是招来凶祸的源头,欲望就是动摇人的志向的媒介。做学问的人必须尽力把名声、欲望消除才行。
世间的祸事大都来源于贪求,为了获得一个虚名,到处晒富贵的人,你就不怕成为贼惦记的目标吗?这就是招祸。贪名的人名成以后,必然“名满天下而谤满天下”,这个名还有什么意义呢?欲望只是为了自我的满足,必然会丧失人生大志,苟活于物欲之中而难成大器。
12.菜根禅说:神清者明,无欲者刚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
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保持清醒的人生理念,才能够避免遭受别人的暗算;
不沾染世间虚功伪利,才能够摆脱对自己的种种困扰。
危机来自于自我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生需要时时清醒,时时堤防,才能够免遭危难;不去沾染任何的,有损于品行的行为,并能够洁身自好,才能够不被困扰所束缚。这就是:神清者明,无欲者刚。
13.菜根禅说: 慈悲生万物 舍己化柱石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有一点慈悲的心念,就能够生助万物的萌发;
有一股舍己的气节,就犹如一个能够撑起天地的柱石。
所以那些有德行的人,对于一虫一蚁都不忍伤害,一缕一丝也不去贪占,这样就可以影响万物的命运,在天地之间树立一种精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大思想家张载的“横渠四句”,这种思想意识,激励了中华民族一千多年的时间。为天地,为生民,前提就是舍己、慈悲,无我有爱,无我有他,方跳的出三界,绕得开五行,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14.菜根禅说:看破凡尘得平静 放开心胸月更明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
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看破世间的俗情纷扰,心中自然会平静安然;
消除内心的庸俗狭隘,立时即觉得月明风轻。
一切的纷杂困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看不破,就会颠来倒去,心神不宁;放不下,就会困于个人己见,处处碰壁。既要看的开,还得放的下,才能够触处皆月明风轻。
15.菜根禅说:动静处历练心性 云水间天人合一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
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
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做学问的人表里不一致,常于喧闹或者孤寂之中,这都是还不成熟的表现,是心神不能够相合的原因。
做学问的人必须要有操守、有涵养,就是在静定的云水之中,也能感受到鸢飞鱼跃的生机之象。
在风狂雨骤的地方,也能感受到波恬浪静的风光,只有这样才能够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微妙境界。
心智的成熟需要一个锻炼过程,一直炼到心神合一,神不外驰了,才能够不为外物所染,不动心,不着相。如果静处能思动,动处能思定了,那就是真心的作用了。
16.菜根禅说: 物欲易除也得除 理障难消终需消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颗明亮的珍珠,用物欲蒙蔽它,就像是珍珠粘上了泥沙,很容易把它清洗干净;如果用情感和认知蒙蔽了它,就像是明珠镶嵌上了白银、黄金,就很难舍得清洗干净了。所以做学问的人,不怕物欲的诱惑,就怕认识上的错误,这样的问题最难以矫正。不怕事难做,就怕理念形成的障碍,这种理障最难以消除。
有时修行就是如此,抵得住物欲的引诱,却绕不开理念的曲解。在修行的路途上,理念正确了,才能够获得正确的方向,最终到达目的地。物欲只是脚下的顽石,踏破几块顽石算不上什么,没有正确的理念,历经多少磨难,最终也可能是南辕北辙。所以,历代先哲们再三强调:理不圆通,莫论修真。
17.菜根禅说:看破放下非常法 性命双修透天机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
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肉身的我要看得破尘世纷扰,就会发现世间的一切最终本是空,这样的心性就能包容万物,有这种包容心,就能明白道义和情理。
本性的我要能够认识事物的真相,就能够明白大道之理,这样的内心就是充实的,保持充实的内心,就不会受到物欲的侵扰。
还初道人洪应明应在《菜根谭》中,不但论述了大量的出世入世之法,还进一步涉及到了性命双修。肉身看得破能够明理,性命认得真能够炼纯,这是修炼的至关大要,竟然被道人略略数语直透天机。
18.菜根禅说:扫去伪装涤去尘 如来德相处处开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
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把脸上的伪装层层剥去,眉目之间才能露出让人喜欢的表情;
把心中的欲望一并除尽,言谈话语才能听出让人可亲的语气。
面相就是心相,语言就是理念。不虚伪的人就会让人觉得平易近人,让人非常愿意与他接近。心底无私的人,讲出的话语都是为别人着想,听上去就特别可亲。那些虚伪的人掩饰的手段再高明,在他的眉目间也会暴露真相。说的再好听,作为也会暴露他的品行。
19.菜根禅说:识得心上真面目 出世入世论家常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
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弄懂了心的本来面目,才可以讲出心了了没有;
明白了世间人情世故,才有资格说出世的道理。
身、心、灵是生命的构成,心性可以作用身体,入于物欲轮回之中,也可以升华灵性,入于清凉虚空。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心在哪里,神,就在哪里。心中想什么,就会感应到什么,万般皆由心定。心了了没有?只要心还在,就没有了。
出世不是逃避,而是看透了世间的俗情,从而变得淡情起来,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不再执着于酒色财气,出世入世一切都在随缘之中。
20.菜根禅说:坚强包容处世法宝 修行做人进步之梯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
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我如果能够成为坚强的熔炉,何必担心坚硬的金属不能融化。
我如果能够成为广阔的江海,何必担心污浊的脉流不能包容。
这就是做人立世的基本条件,人生之路总是坎坎坷坷,荆棘密布,走好这条路就得坚强,只有坚强才能够化解一切困难。还得包容,象大海一样,能够包容污浊的渠水,用海的博大来净化他。在处世上就是“处众人之所恶”,方显博大胸怀,用善来化解恶,才是真善。
21.菜根禅说:不欺人良心自安 多努力皓首常乐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赧;
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白天时做多了欺骗人的事,逃不过夜深时内心的羞愧;
年轻时丧失了奋发的志向,空留下年老时徒然的悲伤。
自古欺人者不欺心,良心自会明白这个事的真假对错,也就是骗得了别人,却偏不了自己的良心,这种煎熬在安静时自会涌现出来,搅得人心神难安。如果做人做事能够不欺心,过后自己的良心也能安下来,这就是善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兴则国兴 少年强则国强。”年轻就是为了创造未来,就需要不断的刻苦奋进,积极向上。如果年轻时终日荒废于欲乐之中,空耗生命,对未来没有付出投入,未来就是一片渺茫,到那时徒然的悲伤,又有何用?!
22.菜根禅说:换位思考求真知 猛然回头转正念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用积攒货物钱财的心思去积累知识,用求功名的信念去追求道德,用爱护妻儿的心去敬爱父母,用保护自己的官职的策略去保护国家,如能够这样换位思考,虽然意识只是毫厘之差,却能让人获得更高的品行素养,人品好坏会相差很多。人们为什么不猛然醒悟,回归正确的信念呢!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但有时又不会很明显。如果能够学会设身处地的,进行换位思考问题,却会发现结果竟是那样的不同。开始虽是毫厘之差,最终的结果却是谬之千里,所以修行的人不得不防。
23.菜根禅说:一念善福德广积 一念恶百业俱毁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
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
建立无限福报的基础,只要有一丝慈爱祥和念头就可以;
开创万种善业的大门,不如抑制心中那一点点凡尘杂念。
一善念广开无限福田,一丝恶俱毁万种福德。众善奉行,莫因善小而不为;诸恶莫作,莫因恶小而为之。君不见红尘白浪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因为没有抑制住那一点点的恶,而福德俱毁。做人如此,修行更是如此,修道者慎之又慎。道之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4.菜根禅说:除却物欲担道义 行的世俗诵真经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
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不陷入物欲名利之中,才能够明白宇宙大道自然之理;
行得了凡尘世俗之事,才能够胜任圣贤法脉传承之道。
物欲名利就是遮蔽心性的尘埃,拥有内心的清净才能够明心见性,见识宇宙大道之性,见识万物自然之性。一切正法都不会脱离人间法,世俗法,能够行得了世俗中的事,才能够担得起继往圣之绝学,承先哲之宗风的重任。
25.菜根禅说:能消容世上难消之事 方成治国平天下之人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
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
容得下那些性情偏激自私的人,才是包容心的显现。
消除了家庭成员之间不睦隔阂,才是少有的大修为。
明明知道大道似水,清浊并包,却包容不下那些偏激自私的人,这就不是真的包容,好的东西不需要包容,那些假、私、丑、恶,才更需要包容,通过包容进行净化、感化,最终使其得到度化。普度众生就是不能够放弃,一切能够因缘得度的生灵,时机一到假恶丑也能变为真善美。
欲成大业的人,不妨从“修身齐家”入手,修身产生的第一效应,就是带来家庭的和睦。虽是小道,却是真用,能够把这个小家管理好了,才能够担得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26.菜根禅说:自性得真悟 迷情患得失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
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事情的道理因为听别人讲解才明白的人,有明白的地方也会有不明白的地方,终究是不如自己领悟的清楚彻底。
从外面获得的兴趣,有所收获的时候可能也会失去,终究不如做哪些内心想做的事,让人高兴的长久。
这就是内外有别,内心的自性开悟,才是真悟。听别人讲,读圣贤书只是明理,没有内心的共振,就算不上开悟。身外的情趣有开始,一定有终结,就会让人患得患失。哪些能够让内心世界充满喜乐的事,才是真情趣。
27.菜根禅说:矫情度日寝食难安 率性中人快乐无极
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
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
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情绪与本性一体,如果压抑住情绪,本性就不能够显现出来,
物欲与情理同在,如果压抑住物欲,情理就不能够让人明白。
所以,那些有修为的人,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情感,只要用平和的心态做事就行;也不要完全消除自己的想法,只要能够减少杂念,克制过多的欲望就可以。
性情是本性的体现,那些心底无私的人,反而是一些性情中人,不掩饰,不娇作,这不正是内心世界的体现吗?只要肉身存在,就不可能完全消除欲望,所谓修行就是不断的减少杂念,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奢望,减少那些图慕虚荣带来的心神不宁,通过“克己”,逐渐的回归本性,从而实现自度和自觉。
28.菜根禅说:处变生出真定力 终了无贪得大还
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
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想要在遇到变故时不仓皇失措,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事事定得住心;
想要在临终之时不会贪生怕死,就必须在活着时能看得淡功名利欲。
如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才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真定力,这种定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养成。日常的小事都守不定,一旦遇到些波浪,必定仓皇。爱因斯坦那句“如果上帝召唤,我就欣然前往。”体现出的不仅是生的智慧,更是一种死的觉悟。这种面对死亡的欣然,才是一种真正的放下,一种真正的看淡。
29.菜根禅说:事事谨慎积功德 念念为善著大业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
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一个念头的过失差错,足够毁掉一生积攒的功德;
一生不断的检查自省,也难掩盖曾经有过的错误。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小错误带来大伤害,一念恶、一时之恶,足以毁掉平生基业,世间功亏一篑者多矣,无不是过的了大江大浪,却翻船在了小河沟里面。发生过错误了,再去自省也改变不了这个错误的存在,也遮盖不了它。所以,人生之要需是事事谨慎,念念为善。
30.菜根禅说:五更席上参天地 一日三餐炼神功
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
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
在清晨醒来时进行身心的自省,这时气机沉静,性情调和,才能够发现真实的自我。
从一日三餐中体会世态的变化,浓郁的不过于欣喜,清淡的也不产生厌烦,这才是有扎实的处世能力。
“五更席上参天地”就是一种修行的法门,在似醒非醒之时,在恍兮惚兮之间,本我的慧光即可照见宇空万物。三尺五更席,修行大诀窍,还初道人,妙笔生花,天机直泄。
31.菜根禅说:涉世深浅无关道 大戏终了念守拙
涉世浅,点染亦浅;
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刚踏入社会阅历较少的人,所受的社会的不良影响也会很少;
经历很多事阅历深广的人,所具有的城府诡计也会随之增加。
所以有修养的人,与其圆滑处世,不如诚实淳朴;与其小心谨慎,不如粗放大度。
刚进入社会时,都是纯纯的,好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阴谋诡计。经历的事情多了,就发现常被那些有城府的人抢占先机,不得已就会学得装模作样起来,心机灵巧起来。到后来却又发现能够笑到最后的,还是那些诚实淳朴的人,不觉得就会又释然了,人生就是这样在不断的颠倒中前行,在起伏中觉悟。
32.菜根禅说:坦荡处光明闪现 隐才智任重道远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有修养的人的心思,就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坦荡,没有丝毫的隐藏。
有修养的人的才华,要像美玉珍珠一般珍惜潜藏,不可轻易让人知。
“君子坦荡荡”,一个有修为的人,一个明白大道之理的人,心中所虑的是克己自度,自度渡人,一切所想都是利益众生,心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还有什么可以隐藏的?但是才华却不能随意显耀,一来可以避免生出持才傲物之心,二来可以避免“满招损”的不良影响,还可以躲开嫉贤妒能者的冷箭。所谓君子之道:藏才隐智,任重而致远。
33.菜根禅说: 出污泥不染为洁,明机巧不用为智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
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权贵和利益,多变而引人,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就是接近了也不受其污染,那就更清白了。
智谋和机巧,城府而微妙,不知道这些的人为高明,就是知道了却不使用谋略,那就更高明了。
当年,乾隆下江南,驻跸金山寺,俯视长江,只见万帆竞过,蔚若云锦。他开口问道:“江中有船几许?”金山寺方丈微微一笑:“只有两条。”乾隆追问:“那两条船?”方丈慨然说到:“一船为名,一船为利!”皇帝听了大为叹服。尘世间就是一个名利场,也是一个修炼场,名利中能够断欲,闹市里能够静心,方为真修行,这就是“尤洁”。“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机关算尽是人算,再有机巧也逃不过天道的规律,在宇宙大道规律面前,智谋和机巧不过是小聪明。真正的明道者,大智而若朴,居易以挨命,合道而自然,这就是“尤高”。
34.菜根禅说:淡中合百味,常里藏英奇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美酒佳肴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日常粗淡饭菜。
神奇怪异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有成就的人只是如同平常之人。
饱食任何的美味,时间久了都会让人产生厌烦,而难以下咽,只有那些粗茶淡饭,才能够让人日用而不倦。修行也是如此,那些真正有修为的人,反而不愿意标奇立异,引人注意,如同隐士一般,在世间与万物和光同尘,守己炼心。只有这样才能将身心合于道的自然、朴素、恬淡、纯粹、清净、无为之中,道的表现就是平易近人,利万物而不争,这种常人般的行为正是得道的特征。修道者的层次,都可以通过人格表现出来,显现出修行的状态,这就是至人如常。
35.菜根禅说:脱得俗情入名流 淡泊清心得圣境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
为学无甚增益功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为人做事不需要把目标定的很高大,只要能够摆脱世俗的利欲纷争,就可以成为名流雅士。
做学问也没有简便的方法捷径可循,只要能够排除内心的起伏杂念,就可以进入超凡境界。
做人做事的功绩不在于这件事的大小,而在于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摆脱功名利禄的诱惑,有没有陷入庸俗的物质追求,成就名士很容易,造就能够脱俗的雅士却很难。不为名利所牵,建立造福社会的功业,才能成为流芳后世的真正名流。做学问也无需找寻太多的机巧,只要能够减少对身外之物的牵挂,清心寡欲,自能淡泊明志,宁静而致远。
36.菜根禅说:放弃只见明心性 一门精进入圣途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
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屏藩。
名利和欲望未必都能伤害人的心性,一些想法和看法才是损害心性的害虫。
音乐和美色未必都能阻碍修道精进,自作聪明的思维才是阻碍修道的障碍。
修道就是修心,身外的名利容易除去,内心固有的见解却很难改变,很多时候伏得了龙虎,却伏不了本性。一些不当的观念,就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出种种理由和借口,使得心性难以纯粹,难以平静。在修道上有两种人最易成就,一种是上乘根器的人,这种人心性觉悟,一通百通,稍加点化即可以遁入圣境。另一种是下乘根器的人,这种人没什么功能,脑瓜也不怎么灵活,就知道脚踏实地,一门心思的去修,有志者事竟成。周利盘陀伽天性愚笨,就是靠念“扫帚”两个字,最终证得阿罗汉果。在修道上最难成就的就是那些自作聪明的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用一己的偏见,否定历代先哲几千年的智慧,这才是修道中最大的障碍。
37.菜根禅说:心中无邪群阴退 胸内气平万事宁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
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降魔的人得先要降服自己内心的邪恶,内心纯正就能够使群魔听令尽退。
调事的人先得要调节自己内心的情绪,内心平和才能够拒外来纷扰侵害。
常有所闻,某某降魔师被魔降了,大到某观的道长,小到刚出道的新人,为什么会这样呢?降魔靠的是一身正气,正气存内,方能邪不可干。如若内心满怀物欲和邪恶,就成为了妖魔的同类,它就不怕你了,不但降不了它,还会被其控制。心中有一团正气,才能够与宇宙中的正气相应,获得正能量的加持,邪不压正,正气升而阴气降,一切妖魔阴邪自会听令尽退。调解一些错乱和纠纷,自己先得保持一种内心的平和,这样才能不介入个人偏见,公正公道,也不会因外来纷扰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38.菜根禅说:仁义为开心之钥 志坚即造命梵炉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
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对待富裕的人我施以仁德,对待官贵之人我坚守正义,有修养的人能够坚守自己,就不会被权贵所掌控。
人的智慧定能够战胜天道,意志坚定而改变运气影响,有修养的人不受天命制约,才不会被命运所束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这既是向外界传递的一个信息,也是林则徐的做人写照。如若把自己陷入攀附权势、追逐名利之中,就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那也就不会出现流芳后世的林则徐了。所以,那些有修养的人才能够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命运的捉弄,摆脱命运的束缚。
39.菜根禅说:高一步超然豁达 退一步安逸祥乐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
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立身如不能够站得高一些,就如同在尘土中清扫衣服,在泥水里洗脚,如何才能够获得超凡的境界呢?
处世如不能够退得低一些,就如同投向火烛的飞蛾,顶撞篱笆的公羊,如何才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呢?
做人立身是得有一些高姿态、高觉悟,不入俗流,看淡名利,才能出污泥而不染,获得超然的心境。做人处世还得低一些,包容一些,大度一些,谦让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善恶兼容,清浊并包,”的宇宙大道之中,不沉沦,不孤寂,万法有情而获得身心的安逸祥乐。
40.菜根禅说:扫却阴暗得极乐 坦然回首是青天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
念头暗睐,白日下有厉鬼。
一个人的心地光明磊落,就是身居黑暗的房间中,也会如同站在晴空之下而坦然。
一个人的观念阴暗邪恶,就是处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会如同有厉鬼缠身般的不安。
一个明,一个暗,成为了不同修行境界的表现。常有同修问我,什么是有明?什么是无明?如果抛开那些禅理玄思,最简单的表现就是明与暗,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见到光明,就是有明。从历代先哲观星入圣、夜现白昼,到释祖的观鼻端白,都是心性光明的映现。当一个修行者真正的断除了阴暗邪恶,能够光明磊落的应世处世时,本性之光就会不觉的显现出来,这个光照亮的世界,就是极乐世界。
41.菜根禅说:文章既人品 恰好是本然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文章写到最高境界的时候,没有特别奇妙的构思,只是把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的恰到好处而已。
品行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没有异于常人的表现,只是使自己的身心行为回归到纯真自然状态。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的文章不是词藻的堆砌,更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为了迎合某一种思潮的粉饰和涂抹,他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流露,这种情感“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做人也是如此,品行修养极高的人,就是那种纯真自然的人,自然到平平淡淡,自然到纯纯粹粹,自然到荣辱不争,自然到得失不计,以至于无己、无功、无名,从而进入至人的寻常态,平常态。
42.菜根禅说:心宽天地广 淡然日月长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宽,而俾者自隘;
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
岁月本来是悠长的,可是那些奔波劳碌的人却会是觉得时间很短促;
天地本来是宽广的,可是那些心胸狭窄的人却生活在狭小的圈子里;
赏花阅景本来是很休闲的事,可是每天都忙于这些的人,就会入于繁忙之中。
悠长而自然的日子是平和的,是淡然的,就像涓涓清泉,清澈而怡然。如果陷入名利的追逐之中,时间就会紧迫起来,惶惶不可终日起来,就会进入一种“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的状态,忙到最后只能够“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到那时悔也晚矣,只能哀叹:“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赏花阅景本是悠闲的,是愉悦心神的,如果把游玩当做了人生炫耀的资本,则失去了旅游的情趣,只落得一身疲劳和烦躁,去过再多的地方又有何益呢?
43.菜根禅说:人身难得今已得 誓抱环墙炼至真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
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天地是万古不变的,人身一失去就不会再得;
人生只能度过百年,这些日子是最容易度过。
有幸出生在世间的人,不能不知道成长的快乐,也不可以没有虚度人生的忧虑。
修行有四难,即人身难得,道心难起,明师难遇,正法难闻。在这里人身难得是第一难事,没有人身,万法难成。在恒古不变的天地之间,人生百年如同白驹过隙,在享受人生之乐的同时,还要把握这灿烂的瞬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才不虚度此生。
44.菜根禅说:阳极生阴阴生阳 福祸皆是因果招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
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
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年老时身上的疾病都是年轻时落下的;
低谷时降下的罪过都是昌盛时惹下的。
所以拥有了美满的物质生活,有修养的人会更加小心谨慎。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就是“年轻时拼命挣钱,年老时花钱保命”。拼命和保命,竟然成了年轻到年老的因果关系,如果年轻时不拼命,也就不用到年老时来保命了。人生轨迹总有高低起伏,如能身处高位时不得意忘形,不见利忘义,能克己奉公。处低谷时不颓唐弱志,仍能积极努力,人生就不会有福祸相招。明白这些道理的人,才能修因益果,享有看似平淡,实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45.菜根禅说:中庸之道诚为首 天人合一信是经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
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信任他人的人,他人未必全有诚意,自己却拥有了真诚之心;
怀疑他人的人,他人未必都有欺骗,自己却先有了不诚之意。
“诚”作为《中庸》思想的精髓,将天道、人道及天人合一思想完美地集合在一起。在《中庸》原文中,对于“诚”的解释有以下7种。①诚者,天之道也;②诚之者,人之道也;③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④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⑤诚者,自成也;⑥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⑦诚者,非自成而已也。从字面上讲,诚就是要人们“言而有信”、“言而有益”,从伦理上讲,诚是一个道德范畴,强调为人处世时忠厚讲信用,要信得过他人,所做之事也让他人信得过自己,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46.菜根禅说:公正廉明仕通达 勤俭涵容家业兴
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做官有两句格言:“只有公平才能明辨是非,只有廉洁才能生出威严”。
治家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平情和,只有节俭才能家用充足”。
清初朱舜水在《伯养说》中说的:“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几乎成了整个时代为官的座右铭,大堂之上高悬着的就是“公正廉明”,公正廉明是为官之道,更是做人之道。那么治家呢?家人都是血脉之情,如太过公正廉明,就会失去了人情味,家中发生的多是些琐碎事,所以要求就不能太高,有些错误还要涵容,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心平情和的和睦家庭。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节俭,把钱花在该用的地方,不做无意义的消费,储蓄以备,积少成多,待到用时才能无促襟见肘之窘。没钱时是不得不节俭,如果财富充实了还能节俭,那就是一种品德了,这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47.菜根禅说:雅俗不离道 无幻难成真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
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黄金是从矿山中开采,美玉从顽石里撷取,没有外在的假象,就不能寻获真正的宝藏。
道理可从醉酒中开悟,仙可在赏花时相遇,虽然修行很高雅,但却不能脱离世间的俗情。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互根的,常态中真假难辨,虚实难分,在很多时候真不离假,假不离真,如果终日纠结于真假对错之中,必定会徒劳终生。所以,在修行中就有了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借假修真,不管你假不假,我先当真,到最后就会假做真时假亦真。如果,遇事心中先起妄念,那就会真做假时真亦假,黄金美玉交到你的手中,也会当做垃圾扔掉,空入宝山不得宝。修道不离生活,日常生活处处是道的体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不也是道的体现吗?所谓雅俗就更难分辨了,大巧者若拙,大雅者若俗。
48.菜根禅说:去留淡心境 荣辱增上缘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对于荣耀和屈辱都能泰然处之,如同平静的欣赏庭院中花朵开开谢谢;
对于来去和得失都能毫不在意,如同随意的漫看蓝天上浮云聚聚散散。
对于荣耀可以欣然怡得,泰然处之,对于无故加之的诽谤和侮辱,有几人能够忍受得下、包容得下?所以忍辱就成了行六渡的必由之径,不经历忍辱这一关,就难以消除外物对于内心的困扰,忍辱是逆增上缘的动力之源。扬尘闹市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利益的纠缠和物欲的羁绊,何必牵挂一时的真假对错,一时的荣辱得失。在花开花落里感悟大自然的质朴和美妙,在云卷云舒中领略天地间万物的奇幻和聚散,洞观天地,了悟人生。
49.菜根禅说:出世入世皆禅韵 真空妙有识乾坤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情如何发付?
在世出世,徇俗是苦,绝俗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真空不是顽空,执着于形式不是真义,破除形式也不是真义,世间的情理应该怎样处置呢?
在世或者出世,顺随着世俗就有苦恼,断绝世俗也会有苦恼,我们只能够依靠自我的修行。
真空不空,真空妙有,道、儒、释对于宇宙本源的认知,都是一统的。见相、执相、破相、识相,也是不同修炼阶段的认知状态,只要不着相,依相而明理,得法能破法,最终都能够“见相非相,始见如来”。佛法不离世间法,宇宙大道之理,也是通过世间的善恶清浊来体现的。走进去是苦恼,跳出来是枯燥,那就只能够在和光同尘中,识清浊、辩善恶,抱定人性的根本自我修行,识天、识地、识人,识千秋大道,明理、明法、明德,明乾坤无极,最终获得内心一片光明成就大道。(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