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老子五千言(55—63)

老子直解1,500阅读模式

经典导读:老子五千言(55—63)

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具有深厚德行的人,好比刚出生的婴儿,蜂蝎毒蛇都不会加害他,猛禽猛兽也不会去抓他,虽然骨弱筋柔,但是,用手攥住东西却非常有力。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

不知道雌雄交合而阴茎勃起,是精气已经发动;终日大声叫唤而不气逆,是发音和谐到了一定程度。

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和谐就是规律,知道大道规律就是智慧,有利于生命就是吉祥,想到的事能够做成功,就是坚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发展起来以后就会走向衰退,会有人说这不是道的作为,其实道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

第五十六章  知者弗言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常少言寡语。喋喋不休的人,常不明白道理。

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不讲废话,少看少听,融入众人的思想,参与众人的作为,磨去彼此的棱角,化解相互的纠纷,这就是很深奥的包容、相容。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因此,不可以得到也能够亲近,不可以得到也能疏远,不可以得到也能获得利益,不可以得到也会受到损害,不可以得到也彼此而尊贵,不可以得到也彼此而低贱,所以,这些道理对于天下人来说是非常可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邦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用公正治理国家,用出其不意指挥战斗,用顺其自然取得天下的信任。

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家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

我为什么知道这些道理?因为天下让人顾忌的事越多,人民会更加的贫穷;杰出才能的人多了,会显得国家越发糊涂昏聩;民众掌握多了技巧异能,奇异的事物就会增多;颁布过多的法规,反而使盗贼多了起来。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

因此,用圣人的话说:我无为而治,民众就会自行变得顺化;我喜爱安静,民众就会合道而行;我顺其自然,民众自能富足;我没有任何私欲,民众就会自发变得纯粹质朴。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依

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

这里的治理让人忧虑,这里的民众朴实敦厚,这里的社会秩序很有条理,这样的国家没有缺憾。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灾难是幸福的依靠,幸福是祸患的隐藏,谁知道到最后会怎么样呢?这件事没有一定的准则,事物的反复现象很神奇,能够掌握这个规律的人难以捉摸。

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曜。

人们都知道这个规律,这个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因此,明白这个道理而不放弃,兼容并蓄而不伤害,任其发展而不捆绑,讲明道理而不强人所难,就是合道。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

治理民众需要遵循大道,不要舍不得使用。要多去运用大道规律,因此,就能够早一些让民众知道大道规律。

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

早一些让民众知道大道规律,民众就能够重视积累德行。重视积德,就能够无所不能战胜。无所不胜就会让人不知道有多强大,不知道有多强大,就可以建立国家。有了建立国家的根本,就可以使国家长久。这就是稳固国家基础,生生不息的方法啊。

第六十章  道莅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

治理大国如煎小鱼,是因为大道已经被天下人所掌握。

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弗伤也。

没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出现,不是这种阴谋不存在了,难道是有阴谋的人不害人了?不是有阴谋的人不害人了,是圣人不伤人啊。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人与人之间不再相互伤害,所以,优良品德的交往又回归了。

第六十一章  大者为下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

大的国家,要放低姿态,天下才能被吸引,这是与天下开展外交的原则,雌性能够以安静胜过雄壮,是因为她能够安静下来。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

因此,大国要以礼相待小国,才能够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用更低的姿态对待大国,则会取信于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

因此,可以用低位的姿态取信于人,也可以用低位处事直接获取别人的信任。所以,大国没有太大的欲望,就能够获得小国的归依,小国没有太大的欲望,就能够获得大国的帮助。

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如果都抱有欲望,强大的一方应当谦让另一方。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主

道者万物之主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葆也。

道是万物的主宰,善良的人视为珍宝,不善良的人也能够获得道的保护。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

用美好的语言弘扬道,可以受到众人的尊重,身体力行道的法则,就会使善良的人增多。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

对于不善良的人,道有放弃他吗?所以,在君主即位后,在设置司徒、司马、司空三个职位的典礼上,虽然有双手捧着献上的美玉,还有用马车拉着的礼物,都不如能够进入道的境界。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自古以来能够崇尚道的法则的人,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所求能够得到,有罪可以免除吗?所以,道是天下最为重要的法则。

第六十三章  报怨以德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做事顺其自然,治理不设牵绊,饮食不求美味,凡事一视同仁,对待怨恨给以宽宏美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筹划过程很难的事,做起来会很容易;大作为的事业,不能忽视细节的重要;天下的难事,做起来容易;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因此,圣人自始至终不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很轻易的许诺必然容易失信,认为很容易的事必然会很艰难。

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

因此,圣人讲述的法则听起来很难做,所以,最终实行起来却没有觉得很困难。

经典导读:老子五千言(55—63)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 2020年2月24日 19: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