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别解:正气论

经典导读994阅读模式

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者,何谓也?存内者,何处也?

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

帝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灵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灵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从内经所述不难发现,凡病皆因气得,凡病皆由情致,如若再合天规地律,生者必病,病者必重。

气与人,与病,与命,息息相关,无毫厘之差,“气”如此之重。细读《内经》从头至尾,真可谓“气”贯全篇,天气,地气,人气,皆有所论,内外,虚实,顺逆,皆因气变。《内经》者,阴经也,其内,无形之内,内观之内,内在之内,无形有象之内。

尚问:“气”究竟是为何物?从何而来?

余曰:气者,阴质之能量也,常态中虚无缥缈,无形无象。玄空里万变千化,神奇迷离。气之所及,达者能识,学者能辩,知者能用。

气之根,源自宇宙。先于宇宙,或为元气;始于宇宙,或为生气;凝于大地,或为地气;凝于人身,或为人气。天地人皆由气凝,福禄寿禀自气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人合一,自然而然。

尚问:何为正气?邪气?

余曰:正气者,元气之演化。元气在宇宙之先,谓万物之母,是道的本体,是万物之本源。道之所成,生一生二生三,万物缤纷,玄幻莫测。万物之行,合规于道者,是为正气。正气是道之运行轨迹,正气亦是万物合道之体现。

正气所华,在天,日清月明;在地,五谷丰登;在人,慈容善目;在体,经通脉活;在邦,国泰民安;在事,有序和谐;在物,方圆规矩;在思,利他助人。

邪气者,逆正气也,正邪不立,正邪相斥。

邪气所覆,在天,日昏月暗;在地,草木不生;在人,恶容乖戾;在体,气滞血瘀;在邦,国破家亡;在事,混乱无序;在物,废害无用;在思,利己损人。

尚问:正气与养生有何关系?

余曰:正气在人体化为五气,归于五经,进入五脏,融入六腑。正气足,则五脏六腑气机充实,外邪之气不得乘虚而入,故此,正气足是健康之本。

尚问:如何培植人体之五气呢?

余曰:培植五气之法众多,至简者有二,一是养元法,即从人体先天本元入手,行颐养之法。选一静室,放松端坐,存想阴跷有金色光球,上下蠕动,渐思愈明,静待其玄光照亮周身。而后,溶入宇宙,息心法界,经时无度,收光于体,长此以往,本元得固。

二是,从五德入手培植五气,五德者,仁礼信义智也。

仁之德,思己及人,博爱利他。为木气,可疏肝利胆。

礼之德,尊卑有序,知书达理。为火气,可安神养心。

信之德,厚重沉稳,诚实守信。为土气,可健脾和胃。

义之德,勤善好施,助人为乐。为金气,可润肺理气。

智之德,思维敏锐,智慧涵容。为水气,可强肾固元。

五德具足者,五气强盛,五脏充实,谓之正气存内,正气存内,邪奈我何,邪不可干矣。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 2020年4月16日 12: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