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思维:国家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传承831阅读模式

五行思维:国家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6月19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遴选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经过拔尖计划1.0的探索积累,拔尖计划2.0在人才选择上要把握4个字:选、寻、留、创。选:要选出天才、鬼才。寻:要寻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给天才、鬼才留成长的空间。创:要给偏才、怪才创机会。

吴岩指出,拔尖计划2.0实施范围从纯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医,覆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天文学、心理学、哲学等17个专业类。在培养上,汇聚一流师资、一流学生、一流条件等优质资源,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质量,瞄准世界最好,让拔尖学生在国际竞争中成长为全球科学领军人才。探索书院制、 导师制、学分制三者交叉融通的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国家层面推出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性的提出了要选天才、鬼才,还要寻找偏才和怪才,真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华民族的复兴归根结底是文化与科技的复兴,文化与科技的复兴,一定离不开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些人不但需要具有超常的智慧,还需要具有舍我为公的高尚品格,具有为民族、为国家牺牲个人利益的思想境界。对于这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骨干和支柱,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族伟业。

相关特殊人才的培养,国内起步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1978年3月,第一个少年班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由21名“神童”组建,当时最小的只有11岁,没有经过高考便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直接破格录取,组成少年班集中接受教育培养,在当时是一种创举也是一种探索。而后,国内十几所大学也开办了类似的少年班,却因为人才的去向和发展等问题,引发了种种议论,导致一些学校停办或中断。目前,还在开办少年班的大学只剩下了中科大、西安交大和西南大学,每年招生不过百人左右,一些“偏才”“怪才”们只能拥才兴叹,入学无门,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有培养超常人才的少年班存在,只能按部就班的熬时间,一直熬到高考,甚至一些偏科严重的学生还会落榜。在时间的煎熬中,不知道有多少拥有超常智能的人才,错过了智能养成的最佳时段,最终泛入常规教育的洪流之中。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强调了发现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志趣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等几个重要方面。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早期的潜能发现,大多数人在性成熟以前是智能开发的最佳时段,在这个期间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不但能够使学生的智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还可以使这些能力进入青春期后也不会衰退。回看国内30年来的超常智能培养,有挑战也有遗憾,很多智力超常的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训练方法,进入青春期后超常的智力就开始退化,一些学生很快褪去了“神童”的光环,反而让他们颓废起来。也有一些学生毕业后遁入空门或远走海外,对于这类人才的退变和流失,相对于人才培养来讲,不只是个人也是国家层面的一种损失。

如何让那些超常智能的人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终能够成为有益于国家建设,甚至能够成为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有用之才,建议在培养方面更需要注重三个“早”字,一是早发现,通过家长、老师在学生成长的早期,发现那些智能超长的学生,不因学生的异能怪想,而埋没了他们的特殊才能,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能够正确的对待那些天赋异禀的学生,不打击,少怀疑,多鼓励,才能够为他们的成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早培养,尽早的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记忆的诀窍,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并应于学习过程中,把超常智能通过学习成绩体现出来。三是早塑造,也就是尽早的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将来能够成就的拔尖人才,德才兼备,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纵观历史,那些在科技、人文等领域获得大成就者,很少有人会陷入个人的名利之中,甚至毫不计较个人的名利与得失,正是这种纯粹、博爱的品格,造就了敏锐灵活的思维模式,让他们获得相关领域的巨大成就。所以,超常智能的培养和应用,都离不开品德的参与,无我的精神境界是灵性思维源泉,优良的品德方能成就恒久的智慧。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推出,让超常智能的培养又重新注入了活力。我们期待通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一定能够让炎黄子孙重振雄风,中华民族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下,必将以更加伟岸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 2020年6月28日 09:21:31